• 字體:

遲來的正義 時代的進步
( 2010-09-10 )



二埠昔日,沿岸一帶有很多魚廠。

      加拿大卑詩省歷史最悠久城市之一的二埠市(New Westminster,新移民多稱之為新西敏市)市議會最近宣布,將于本月20日就過去曾經歧視華人的歷史,正式向華裔社區道歉。
      這是繼加拿大聯邦保守黨政府2006年6月,為華裔“人頭稅”及《排華法》正式向全加華裔道歉後,第一個采取同類行動的市級政府。
      這一舉動雖說是遲來的正義,但仍然令人鼓舞。尤其對全加一百多萬華裔公民或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華裔新移民來說,更應感到欣慰。現在的許多華裔新移民,祖先并沒有受到當年“人頭稅”和《排華法》的打擊迫害,但作為血濃于水的同胞,對華裔先人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同樣應當銘記在心,并用以教育子孫後代。
      二埠是當年加拿大最早發生排華行徑的城市之一,在歷史上曾扮演過很不光彩的角色。該市啟動道歉計劃後,委派3名研究人員,花8個月時間查閱了1874年至1926年的市議會記錄。他們發現,其中37頁記錄了專門針對華人,涉及就業、移民、文化活動、居住環境等方面的嚴重歧視性政策,如“不得向雇傭東方勞工的組織批出政府合約”、“停止華人慶祝農歷新年”、“不准華人在商業繁華地段擁有商店”等。
      十九世紀時,二埠是卑詩省華裔主要聚居城市中的一個。1898年一場大火焚毀了包括華埠在內的市中心區。20世紀初,二埠當局以衛生條件不合格為理由,不准華人在原址重建華埠。1912年至1919年間,市府又借口建築不符合防火標準,完全拆掉了易地重建的二埠華埠。
      二埠華裔先人的沉痛遭遇,是加拿大這個多元移民國家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抹殺這段歷史,隱晦這段歷史,等于閹割加拿大國家的歷史,當然是絕不允許的。對這段歷史視而不見,有意回避,也是不可取的。有鑒于此,二埠當局從今年3月開始召集公聽會,征詢公眾對歷史和解的意見。期間收到46份意見書,提出了48項建議。市府隨後又和5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團體舉行了3次會議。
      在這些基礎上,市府提出了10點道歉和解建議,其中包括:為過去對華裔社區的不公義行為,以中英文作出公開道歉;標出二埠華埠遺址,在原址豎立紀念碑;加強研究華裔受歧視的歷史,在博物館和市府網站展示和解過程及相關資料;將華裔社區的貢獻及和解過程,列入學校教材;就如何落實和解程序,繼續咨詢華裔社區意見等。 
      二埠市政府和市議會在一百多年後,站出來清算歷史舊賬,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彰顯了今天加拿大多元文化社會的正義。二埠市府處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態度,是嚴肅、認真、負責的,華裔和其他各族裔應當予以贊揚、鼓勵。二埠的榜樣,值得卑詩省另外5個早期有較多華裔生活的市鎮——溫哥華、維多利亞、那乃磨(Nanaimo)、甘碌(Kamloops)和坎伯蘭(Cumberland)效法。
      卑詩省是當年華裔先人在加拿大最早聚居的省份。但在推動“人頭稅”和《排華法案》立法的過程中,卑詩省曾充當急先鋒。在聯邦政府2006年作出歷史性道歉和賠償之後,卑詩省今天作為華裔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省份,本應順理成章地清算自己的歷史舊賬,與華裔社區達成歷史性和解。但金寶爾省長的自由黨政府至今裝聾作啞,毫無交代。還有當年大肆排華的溫哥華市,也處于同樣尷尬的地位。現在二埠作出了榜樣,剩下的就看那些執掌省政、市政的政黨、政團和政客們,能否從善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