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華裔中風比例較高
( 2010-09-03 )



      一樣米可以養百樣人,但一樣醫學標準想要適用在不同種族身上,恐怕為少數族裔帶來健康風險。美國心臟協會近期發現,華裔中風比例在亞裔人口中偏高,但醫界在研究或發展標準時總慣將所有亞裔視為整體做考量,如此恐忽略了華裔或其他亞裔副團體的特殊性,以致醫療效果打折扣。
      美國心臟協會近期指出,亞裔社區是美國成長最快的少數族裔團體之一,第一代的新移民中,亞裔就佔了約1/4,預估到了2050年,在美亞裔人士可達3,400萬人。

      與其他亞裔混為一談不科學
      近期,美國聯邦人口統計將亞裔社區進一步細分為:華裔、印度裔、菲律賓裔、日裔、韓裔、越南裔與其他亞裔,而華、印、菲、日、韓、越6個族裔涵蓋全美國約九成的亞裔人口。但是,有別於聯邦政府的進一步分析,醫界目前仍然停留在將所有亞裔視為一個整體的階段,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是時候開始進行細分。
      美國心臟協會亞裔部門科學顧問團醫師Latha Palaniappan表示,如果醫界不開始進一步探究華裔、韓裔等不同亞裔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特性,隨亞裔人口增加,那麼亞裔社區由心血管疾病引致死亡與併發症的風險也將越來越大,“如果不進行細分,繼續亞裔視為一個整體,那麼這中間的差異就無法引起醫界的重視,導致亞裔社區醫療權益受損。”

      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較低
      研究人員檢視亞裔相關心血管疾病報告後發現,華裔與日裔人口有較低的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華人發生腿部血栓等周邊動脈疾病的比例也較其他亞裔低,不過華裔病患發生中風的機率卻比其他亞裔高,這中間的關連性有待更多研究來釐清,以發展適合華裔社區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辦法。
      另外,美國心臟協會也表示,經常被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與肥胖程度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會隨族裔不同有不同的解讀,例如白人的BMI值如果在25以下就可以被視為正常,但是華人的BMI值就要在23以下才算是及格。
      BMI值的算法是以體重(以公斤計),除以身高(以公尺計算)的平方。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60公斤重、160公分高,那麼其BMI算法為60/[(1.6)*(1.6)]=23.4375,BMI值稍稍超過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