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年輕人戀電腦 常提筆忘字
( 2010-08-27 )





“如果作業可以交電子檔和打印稿,誰還會手寫呢?”最近,大學生梅竹(化名)正為一份要求手寫完成的作業而煩心,“很久不寫字了,很不適應。手寫太慢、太費時間,打字多快啊,還可以直接複製、粘貼”。眼下,隨電腦、手機、打印機的普及,不適應手寫的年輕人不再是少數,“手寫”生活仿彿與他們相去很遠。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調查顯示,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較多手寫機會,大多數人(74.2%)表示手寫機會不多,其中23.6%的人手寫機會很少,4.4%的人幾乎已經不用手寫了。“平均每天簽十幾份文件,我練就了一手漂亮的簽名,快趕上明星了。但我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寫得很難看。”深圳市一家公司的項目經理李文焱坦言,平時大家辦公時都用電腦,只有開會做筆記和簽文件時需要手寫。

      “手寫的字有溫度”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等在2010年4月推出一個家書特展——“打開塵封的記憶:中國民間手寫家書展”,共展示家書160組3075封,均為手寫原件,其中最早的寫於清乾隆年間,最晚的寫於2009年。
      現在,寫信的人是越來越少了。2010年元旦,李文焱收到一張朋友寄來的手寫賀卡,雖然只有短短幾行字,卻讓他實感動了一番,“所謂?珖見字如見人?玼,看到朋友的親筆書,仿彿能感覺到那個人就在面前,特別親切。”
      河南鄭州一家公司的導購員楊成麗讀高中時,曾與一名好友堅持通訊三年。上大學後,她倆開始用手機、電腦代替手寫信件互通訊息,兩人的溝通次數也隨之漸漸減少,“以前看到朋友熟悉的字跡,會感覺對方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手寫的字,是有溫度的。”調查顯示,68.8%的人有一年以上時間沒收到過別人的手寫稿,其中28.3%的人有超過兩年沒收到手寫稿了。
      2009年11月1日,四川省第八屆大學生書法大賽舉行,一些參與評判的書法家表示,“大部分大學生的書寫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更有一位書法家建議,“文科類高校和理工類高校都應該全面開設書法課……大學生論文應該廢除打印,恢復手寫。”此話一出,爭議一片。很多人都覺得此項建議未免偏激。不過,手寫的荒廢卻也是個事實。
      正在讀研究生的周業鋒說,因為平時幾乎不手寫,在期末考試時,經常會“打磕絆”,“一個字寫出來,會忽然覺得好像這個字不是這麼寫的,而且還會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兒,懷疑自己寫錯了。”調查顯示,83%的人承認自己有提筆忘字的經歷。

      大學是手寫變少分水嶺
      最常出現的手寫狀態是“簽名”。調查中,“在何時會選擇手寫”一項,70.8%的人首選“簽名”,68.4%的人選擇“考試”,65.7%的人“記筆記”時會手寫。接下來還有“寫日記”(35.4%)、“寫文章”(29.8%)、“寫信”(23.1%)、“用手寫電子產品時”(14.3%)、“寫春聯”(7.8%)等。
      “上大學前,學生用手寫還比較多。”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永清認為,大學是手寫機會開始變少的分水嶺,“新書寫方式的出現,與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也要求書寫工具越來越便捷。新的書寫方式,也會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心理”。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劉克明認為,電腦便於查找和存儲資料,用電腦寫作速度也更快,可以提高人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但這也給偷懶提供了方便。”劉克明說,如今粗製濫造的文章越來越多,許多文章不再是經過個人思考、沉澱後寫出來的,簡單粘貼、複製的情況大量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電子書寫不能反映作者真實的水平”。

      書寫已成“奢侈品”
      互聯網時代,書寫已越來越成為一種奢侈的技能,但是這種狀態並不意味手寫不重要,很多人就堅持認為寫一筆好字很重要,而更多的人則擔憂漢字文化被忽視,有專家甚至提出“高考用毛筆寫作文加分”的建議。
      據《北京晨報》報道,在日本,電腦普及率很高,但每年仍會舉辦“寫字節”。一到這天,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就聚集在一起寫大字,場面十分壯觀。而根據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部分人已經不再習慣手寫,有人說,“去銀行存款,經常不知道數字一二三四的大寫該怎麼寫”。還有人則說:“現在估計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都寫得像狗爬了,常常提筆忘字,第一反應就是寫拼音。”
      對此,評論家秋風表示:“文字本身就帶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書寫不僅僅是表達,還有對文字背後文化內涵的一種理解和接近,疏離文字就會導致人們對於文化的遺忘。”隨電腦和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電腦寫作業,告別手寫的年齡也越來越低。
      另一方面,在辦公室無紙化之後,伴隨辦公軟件的逐漸發達,無筆化隨之而來,至少在目前,鋼筆已經退出辦公室,取而代之的是中性筆。不過對於年紀稍大一點的人來說,中性筆永遠無法取代鋼筆。一位事業單位的主管表示:“辦公室現在都用中性筆,中性筆的好處是不用灌墨水,寫字不洇染,而且方便攜帶,不會漏墨水,不會有以前衣服口袋常常被墨水染了的問題。但我還是更喜歡鋼筆,因為鋼筆有筆鋒,能夠寫出字形來,不管是英文還是中文,鋼筆寫出來都要比中性筆好看,因此只要有條件,我還會選擇鋼筆。”
      眼下,鋼筆不僅僅退出了辦公室,也正在從學校退出,中小學生寫作業雖然多數仍用筆,但更多是用中性筆,已經很少有人用鋼筆了。走進北京各個文具店,鋼筆已經不再是文具店的主流,一位文具店老闆透露,“現在基本上賣的都是中性筆,因為它的顏色、樣式比鋼筆都要多,使用也很方便,另外價格也比較低。”

      書法班興起 學員眾多
      近來,一些城市湧現出很多“硬筆書法培訓班”、“鋼筆字速成班”等形形色色的“練字班”。曾經的練字熱潮,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參加練字班的人不但遍布各個年齡段,而且行業、職位千差萬別。
在哈爾濱市的一個練字速成班課堂上,三十多人端坐在自己的桌子旁邊,一筆一畫地練字。他們當中既有20歲的年輕人,也有雙鬢漸白的中年人,還有白髮蒼蒼的老者。“寫起字來,這手好像真沒有打字好使。”劉先生說:“以前應酬多、工作忙,很少有時間練字,上報的材料也都用電腦打印,現在負責部門工作,經常簽字,如果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被屬下笑話不說,還會影響公司形象,所以決心要把“門面”修一修。”
      走進這些練字班,雖然相當部分的“學生”似乎都帶功利色彩的初衷而來,但在練習的過程中,練字卻漸漸演變成一種興趣。“本來我就是想練練簽名,當領導的不想字寫得太難看。但練了一段時間,覺得練字的過程特別能讓心靜下來,很放鬆,是個陶冶心情的好方式。現在我更喜歡練字的過程,甚至有點上癮。”
      一個練字培訓班的負責人表示:2005年他開了第一家培訓班,光宣傳費就花了七萬多元,但是只有一位47歲的女士報名;如今,他開辦的培訓班的數量已發展到八個,報名練字的人絡繹不絕,有些培訓班還出現了站聽課的“壯觀場面”。
      相比培訓班,高校的書法班的檔次更高一些。據《文匯報》報道,“近千名考生爭十個錄取名額。”這是上海一所高校的書法班日前招生時遇到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書法班受追捧其實是書法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書法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正越來越受到各個領域的關注和喜愛。尤其是在設計領域,人們熱衷於從這一象形文字的線條藝術中吸取營養。
      據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上師大書法班負責人張信教授透露,在該班歷年畢業生中,超過三分之一從事設計工作,有些尚未畢業就提前被設計公司預定。據悉,書法班學生必修的科目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秦漢古印和明清流派印等,更少不了夯實根基的古文字學、古漢語、詩詞鑒賞、書畫題跋、書畫鑑定、書畫批評、美術概論、中國書法史、中國美術史、中國篆刻史等課程。

      道路標識靠手寫“寫字匠”吃香
      在上海外灘隧道,地面上工工整整的文字標識全是由丁師傅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據業內人士介紹,全上海擁有這種本事的“寫字匠”不超過五人。
據《新聞晚報》報道,在沒有電腦的年代,道路上的文字標識全靠手寫,現在電腦普及了,字標可以用電腦製作鏤空模板,放在地上用白漆一印即可,因此寫字標這一技能就不再被人所重視,掌握這項技術的人越來越少。
      但人們發現,純靠電腦製作地面字標也有缺點,首先是浪費,一個模板只能用一次;其次許多道路不直,在有彎度的道路上,字標也相應地需要有一些彎曲變形,這是電腦做不到的。所以,被人遺忘的“寫字匠”又吃香起來——人工雖然效率比不上電腦,但是靈活。
      丁師傅從八年前開始學習這些技術,因為以前喜歡寫寫畫畫,所以也有一些基礎。他寫字標的步驟是先打印一張樣本,再確定寫字的位置,然後在地面上畫框,再按照要求用粉筆在地面上寫字,最後同事在他的字上塗上白漆即可,看上去和電腦製作的一模一樣。

      電腦打字很快 提筆字字潦草
      小宇今年上小學五年級,用電腦打字十分熟練。然而,與嫺熟的打字技術相比,他的手寫字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每次寫作業,他就得先把塗改液放在面前,寫錯字了就得塗改,寫一張練習卷需要兩三個小時,寫一篇五百字的作文有時要花幾個小時,而且字跡潦草。甚至有時候,他自己寫的字連自己也不認識。
      老師們常說:“現在一些小學生寫字潦草,讓人看很不舒服,有的學生硬把方塊字寫成“羅圈兒字"。”為此,一些學校已逐漸重視這一現象,不少學校為培養孩子的寫字習慣,還專門開設了寫字課。然而,也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反映,“寫字課”常被其他“主科”所佔用,而小學生的書法水平也並未因“寫字課”的開設而有所長進——除學校對語、數、外三門升學主科的絕對重視外,自身書法功底不足則成為不少兼任“寫字課”的老師所面臨的另一大障礙。
      針對目前小學“寫字課”難以堅持、小學生書法水平進步不足的情況,家長的意見不盡相同。部分家長認為,讓小學生“學寫字,寫好字”已經納入了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大綱的要求,而“寫字課”的設立正好可以讓孩子從小打好書法基礎,以後能寫出一手好字。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此則不以為然。他們覺得,練字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功課,可以從長計議,而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小學階段重點學好語文、數學、英語,才是根本。

      電子文檔 缺少“個性”
      書寫的魅力不僅在於理解文化,在更多時候,還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中國傳統中認為字如其人,但是在千篇一律的電子文檔之前,個性無可避免地被抹煞。
      評論家秋風說:“手寫和電腦寫作的區別非常大,手寫體本身就具有藝術性,一筆好字往往會讓人賞心悅目。你可以說電腦也有很多字體,但實際上,不管電腦有多少字體,它永遠都是格式化的。一封手寫的信,一頁手寫的稿子,你可以從中看到很多東西,這個人的性格、文化底蘊等等,但是一封電子郵件,你能看見什麼?什麼也看不到。電子文明的發展對於世界來說確實功不可沒,但就書寫而言,電腦只能讓世界更加單調。”
      此外,電子文檔還缺乏文字紙張的質感。秋風說:“我個人感觸非常深,文字、紙張之上刻印一個人的情感和經歷。我們以前手寫,有一摞稿紙,一頁一頁的,看非常有質感。五年後,十年後,看以前寫的東西,那種感覺非常特別,這是電子文檔所沒有的,電子文檔看起來都一樣,沒有那種歷史感。可能在未來技術更加發達的時候會解決這個問題吧,但是現在,電子文本在這一方面確實不如手寫的。”
      更嚴重的問題是,手寫時代,寫作者對於文字總是字斟句酌,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句子乃至每一個字往往都推敲多次,這種對待文字的嚴謹態度在電腦時代已經蕩然無存。
      如今粗製濫造的文章越來越多,當簡單地複製、粘貼就能完成一篇文章的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搜腸刮肚?有人提到:“電腦寫作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寫作的莊重感,這是造成文字水準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僅是文字水準,即使是專業的論文和文學作品,同樣水平下降嚴重,電腦難辭其咎。”

      頭正身直肩放鬆  寫字也是養生法
      專家表示,那些匆忙的書寫就算了,只是人們為了應付任務而做的活動。
      但是如果正好在尋找養生的方法的話,那麼寫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書寫時,頭要正,身體要直,肩要鬆弛,呼吸深而均勻自然,精力集中,全身處於一種運動狀態,指、腕、臂、腰和四肢肌肉都得到鍛煉,尤其是寫大字,筆要大,用力也大,非經全身用力是不能完成的。
      所以對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對身體是很有益的。
      專家們還表示,書法可以調節一個人的情緒,忘卻煩惱。一個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不順心的問題,產生煩惱、生氣、緊張等等情緒,而當你提筆聚精會神地寫字時,這種煩惱和緊張很快就會忘卻,心情變得平靜、舒暢。
      寫字作畫,有利於改善大腦皮質和植物神經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精神緊張和神經功能紊亂,消除疲勞和七情勞損。



紙筆已經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產品。圖為兩名客戶在體驗電腦手寫板輸入效果。新華社

民眾在中國民間手寫家書展上欣賞清代家書,感受手寫文化的獨特魅力。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