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走吧,走吧!
( 2010-07-30 )



      每次結束探親,“走”對我來說是個頭疼的問題。因為當你面對親人,听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說:“記得多打電話回來”、“注意身体”、“有可能就多點回來吧”的話語時,內心總會涌起一股熱流,向微笑的眼眸涌去。那些原來精心准備好的,貌似“若無其事”、“輕松自然”的神態,只是瞬間的工夫就被統統擊潰。再然后,快速轉身,讓親情在背后消失遠去。
      老實說,我第一次听哥哥將我們這些遠离家鄉親人的人,与家族里逝去的親人放在一起比真的很憤怒。但那天,當我与哥哥握別后轉身而去時,我忽然理解了他的心情。
      有什麼比看自己的親人越走越遠要更痛苦的呢?那些都是他們最惦記的人。我們以各种的理由,譬如“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我們應該出去闖闖”等,理直气壯地离鄉背井。親人与親人間,本來這一生應該是親情廝守的,但因為移民,硬是活生生地被分割開,無端平添無盡的思念和苦守。所以,遠离父母的人都是自私的,我們縱有千個理由万般道理,也無權辯解。
      与母親道別的時候,出乎意料之外,她异常冷靜。
      那天,她摸摸我身上穿的衣服,輕聲問我在飛机上是否夠暖;她提了一下我的行李,問我哪些是要托運?哪些是隨身帶?她叫我掏出机票和護照給她看,然后又要親眼看我將机票和護照放回原處;臨出家門時,她叫我到父親的臥室里為他上好香……待一切都完成后,她將一個事先准備好的紅包交給我,說為我旅途平安祝福。
      我沒想過母親會這樣“平常”地与我道別,在回程的航班上我一直難以入寐。我將母親送我時的情景如看錄影帶般,一次又一次地倒過來覆過去地在腦際放映,逐格逐格的,希望能看到她內心的波瀾。但事實上我除了感覺到她少許的慌亂外,找不到任何細節,可讓我窺見她的內心。
      后來我終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世上最悲傷的事情,莫如年邁的母親送別遠走他鄉的儿女。母親之所以在一次次送別中變得平淡而若無其事,是因為她內心已經滿刻悲傷和思念,歲月之刃再也找不到一寸平滑的平面。
      所以,當飛机騰空而起的時候,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有的只是那几個字“走吧,走吧!”,這聲音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我听不出這究竟是我的聲音,還是母親的聲音。
      行文至此,我有了將“探親系列”就此打住的念頭。因為當我從日記里抽出這篇篇的文字時,一如我現在的心情,沉重而悲傷莫名。
      我沒有想到,這些純粹是個人心情的文字,在過去這半年多來,曾經令不少讀者淚流滿臉。一位“人民大學”的學妹告訴我,每周五她會搶去拿報紙等待我的專欄,她在電郵中這樣訴說:“那天我是在一所超市外面的停車場翻讀你的《探親系列之北漂族》,當我讀到‘剛到這片土地的時候,我們握緊雙拳,左手握的是理想,右手握的是信心;但當我們打出一片事業來的時候,雙手已經什麼都握不住了’的時候,想起在北京打拼的日子,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女儿看見我淚流滿臉,拼命問我發生什麼事了……”。
      下個周末,這位學妹將會放棄這里回流北京,她說她要走回自己的路。
      能出國的人表面看是勇敢的,但內心卻是軟弱的。
      一位哥們級讀者在電郵里對我說:“我想每個移民的內心都是孤獨的,盡管大家都不愿意去承認,但你的探親系列令我躲無法躲,只有面對。”是的,舒婷說:“或者開始錯結果還是錯,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只能是這樣:走吧,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