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撲朔迷離的頸椎病
( 2010-07-23 )



      引起頸椎病的原因很多,通常概括為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內因指頸椎、頸椎間盤及其附屬結構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的基礎;外因主要是各類急慢性勞損、頸咽部感染及風寒濕外侵,這是頸椎病發生、發展及低齡化的最主要原因。
      臨床上,由于頸椎受累節段不同,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及預後差异很大,通常頸椎病分為6型:
      1.頸型  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輕、最常見,也是最易診斷的一種,約占頸椎病的40%,以青壯年多見。
      臨床常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頸項背部僵痛,並漸及肩臂部,部分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被迫處于特定體位。
      2.神經根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也較多見,約占頸椎病的30%。
      由于疼痛是從頸部向遠側腕部放射,因此,又稱之“下行性頸椎病”。臨床主要表現一側或兩側持續頸、肩、臂放射痛或伴手指麻木,部分病人可有陣發性劇痛,活動頸部或處某一體位可使疼痛加劇,少數病人可見握力減弱甚至持物脫落及肌肉萎縮。
      3.椎動脈型  椎動脈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8-10%,由于椎動脈受壓或受刺激所致。一般起病突然,臨床常表現發作性眩暈、耳鳴,或伴惡心嘔吐、肢麻、肌力減弱、視物不清等。發病常與體位有關,甚至有猝倒現象。
      4.交感型  交感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8-10%,多與其他型併發。
      臨床常表現項枕部疼痛或偏頭痛,常伴頭暈、目眩、耳鳴及咽部不適或胸悶、心悸、血壓不穩、肢端發涼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5.脊髓型  脊髓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8-10%。此型不僅症狀嚴重,危害大,且多隱性發病,部分病人可有頸外傷史。臨床常表現一側或雙側上下肢疼痛或麻木、無力,一般多先見于下肢,繼之發展到上肢。
      早期可見走路不穩,踏棉感,並進行性加重,部分病人伴胸悶,腹部束帶感,行走笨拙,甚至痙攣性癱瘓及二便失禁。
      6.混合型  多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存在。
      事實上,臨床確診頸椎病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些頸椎病人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甚至出現一些似乎與頸椎“風馬牛不相及”的症狀,給臨床診斷造成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臨床常發生誤診的病例。
      下面就臨床所見概要如下:
      1.頸性心絞痛  此“心絞痛”的發生和緩解常與頭頸部位置有關,並伴典型的頸椎病症狀和體征,抗心絞痛藥無效。
      2.頸性胃炎  此類“胃炎”及“吞咽困難”經多種藥物治療難獲效。
      3.頸性乳房痛  表現一側乳房疼痛,有明顯的頸、枕、肩臂疼痛及不適,心電圖、胸X片及乳房本身檢查均正常。
      4.頸型血壓异常  以血壓升高者多見,常伴頭痛、頭暈及頸背痛,服用常規降壓藥無效。
      5.頸性視力障礙  其視力障礙與頸部位置明顯相關,眼科檢查常無明顯异常。
      另外,一些失眠、哮喘、牙痛、三叉神經痛、語言、聽力、伸舌障礙等亦可能與頸椎病有關。
      總之當你出現諸上所列的困擾,經多方治療無效,或為一些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高血壓”、“心臟病”、“胃炎”或“眼疾”所苦時,不妨去排查一下,是否是頸椎病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