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野雞大學到“真的假文憑”
( 2010-07-23 )



中國的打工皇帝唐駿近日陷入“博士門”,難以自拔。

      中國著名“打工皇帝”唐駿的“學歷門”事件,最近在大陸鬧得沸沸揚揚,甚至驚動了《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國際媒體。一時間,在中國橫行多年的學歷、文憑造假歪風,再次受到輿論質疑的狂風逆襲。不少名人的網頁資料上,學歷、文憑紛紛自行“縮水”,假貨始終不敵真貨。
      唐駿在輿論壓力下,被迫澄清其疑點重重的博士學位頒發學校,原來竟然是名列美國政府調查榜的野雞大學——私立“西太平洋大學”。在英文中,“野雞大學”叫做“文憑磨坊”(diploma mills),和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中文還有“學店”一詞,總之都是對這類偽教育機構的鄙夷、諷刺吧。美國是野雞大學的大本營,眾多學店尤其喜歡為自己戴上“大學”(University)桂冠。在香港報紙上,不時可以看到美國野雞大學的廣告,標明只要寄去論文一篇和若干美元,便可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澳大利亞率先提出“教育出口”,把對外開放教育當買賣來做,并大獲成功。于是英國、新西蘭、加拿大等爭相仿效,私立大專和英語學院如雨後春筍出現,其中不乏野雞學院、學店。加拿大自九十年代開始大量招收海外學生以來,野雞學院騙錢的故事時有所聞。
      野雞大學的文憑和學位證書,屬于典型的“真的假文憑”,除了那張紙和蓋在上面的印鑒是真的外,其所代表的學術能力、學術資格則等于零。和唐駿等“海龜”弄回來的西方私立野雞大學文憑相比,大陸“真的假文憑”更具“中國特色”——多由公立大專院校頒發,“真”的程度比西方私立野雞大學過硬得多。其中最多貓膩的,莫過于循“在職研究生”途徑獲得的“真的假文憑”。
      “在職研究生”專為在職人員繼續提高而設,本來立意甚好。但在金錢、利益作祟下,這一學制很快成為大學灰色“創收”的搖錢樹、各級官員公款“鍍金”撈學位的捷徑。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毛澤東極左年代,一紙文憑不但無助官場爬升,弄不好還是散發“資”、“修”味的害人標簽。但改革開放後情況逆轉,官場逐漸形成幹部提拔必需文憑“加分”的大氣候。于是自九十年代開始,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一窩蜂以公款交學費,爭相充當“在職研究生”。
      這當中不排除一些官員,的確是利用業余時間,以比在校研究生長一兩年甚至兩三年的時間,扎扎實實讀完課程,獲得學位。但更多的官員在校方默許下,恐怕只是挂名在籍,并不真正研讀課程。他們最後在槍手幫助下拼湊一篇論文,便可以在校研究生同等的時間“畢業”,搖身一變成為碩士、博士。
      北京當局最近制定《關于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聲言要嚴格監察副處級以上官員的廉政情況。但官員以公費變相購買“真的假文憑”,明顯屬于公款腐敗行徑,《規定》卻沒有觸及。為剎住公費“鍍金”歪風,當局應當明文規定,凡讀在職研究生所花費的公帑,必須納入“個人收入”第一項“本人的工資及各類獎金、津貼、補貼等”申報內容,接受審計監察。進一步則應規定,除公派到大學脫產修讀研究生外,禁止官員公費修讀在職研究生。同時可采取措施,鼓勵官員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業余時間自費修讀在職研究生課程,不斷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