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保增長還是減赤字?
( 2010-07-08 )



      多倫多舉行的G20峰會在一片喧囂中結束。
      峰會承諾將削減財政赤字,各國政府將以合乎自身情況和金融市場狀況的速度減赤,在2013年前將赤字減半或者至少保持穩定。有趣的是,本次峰會在大談緊縮政策時,卻在其長達27頁的公報中用盡筆墨渲染与之相反的論調,公報中73次提到“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出現了44次,“穩定”和“穩定性”均提到了27次。
      与會的意見被相互矛盾的兩派左右,使得財政難題:如何將政府借債減至可持續水平,同時又不會抑制經濟成長,成為自相矛盾的難題,從未獲得正面的解決。
      緊縮財政意見者,認為各國目前的主權債務過高,有秩序的降低債務,可以更有效的維持低利率,穩定消費者信心。 
      凱恩斯派則認為,支持消減赤字無异于同意撤出經濟刺激計划,在私人部門消費沒有恢复時,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會讓脆弱的經濟复蘇夭折,使得全球經濟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意見的大相徑庭,使得峰會的效果完全被淡化,本應平息市場,增加投資者信心的一次盛會,卻變成了召集全球最大最強國家的領導人微笑合影的周末聚會,這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做法只能無謂的增加政府支出,卻不能讓各國領導人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共識。
      沒有讓人信服的行動綱領,在具体執行上的問題將給未來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G20峰會表達出的七零八落的意見分歧給最近猶豫不定的市場抽走了最后一根稻草。
      上周伊始,道指就狂瀉并有效跌破万點的心理大關,這是六月十日以來的第一次,每一次對万點大關的測試都讓人心悸,脆弱的基本面上輔以技術面的不利因素,足以使股票市場加深調整的幅度。美國六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是慘淡,從五月的62.7降為52,足有十個點之多,這也是今年二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在全球化的今天,創立于二戰時期的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顯得有點老態龍鐘,力不從心,G20峰會几乎是唯一有希望協調諸國事物的全球組織,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來長期存在不和与分歧的20國集團因為一場金融海嘯暫時團結起來。但要想G20為了更遠大的利益放下分歧實在不易,這次峰會告訴我們設法維持目前的均衡局面已不太可能。經濟复蘇后市場面臨的諸多考驗,現在才真正開始。
      縱觀歷史,大規模的協調行動向來是難以實施的,因為各怀私心。目前G20是唯一的協調机构,与會雙方的意見分歧主要在凱恩斯主義者和節儉財政擁護者間展開。
      凱恩斯主義者在金融海嘯后一直占上風,使得政府保持大量充足的貨幣供應,提振消費者信心,保證銀行不會卷入倒閉風潮;但隨凱恩斯主義的泛濫,政府的入不敷出造成主權債務風險,而且通脹的風險越來越讓債券的投資者不安,對維系信心效果有限。因此,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造成房屋貸款的利率被迫提高,反而對房地產市場的恢复更加不利,這种人為扭曲經濟發展的做法終于在歐洲笨豬五國的債務危机爆發后,讓位于以德國為代表的節儉財政倡導者。
      在這兩個看似自相矛盾的意見左右下,G20峰會無功而返,使得人們對政府維持經濟增長与削減赤字的能力愈加怀疑。其實,拋開分歧,各國都敞開心扉對解決問題异常重要。因為理論上講,有辦法在看似矛盾的兩种意見(凱恩斯和節儉財政)間周旋,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務之急是讓采取節儉措施從而財政狀況良好的國家与大肆采用凱恩斯做法的赤字國家交換角色,中國?釱德國以及石油富國承擔起消費的任務,而過度負債的美國和歐洲等進行財政緊縮。只可惜,在國進民退的中國,沒有机制上的改變,讓百姓消費又談何容易。這就使得全球經濟進入了怪圈,而且是一個當局者無能為力,只能讓后人感慨的怪圈。
      杜牧在阿房宮結束語中發出的千古哀嘆至今還触目惊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