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的香港街頭。網上圖片
每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紀念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軍隊曾有機會收復香港,讓“東方之珠”提前52年回歸祖國,然而蔣介石卻獲得美英的支援,發動內戰,屈從于美英壓力,在最後關頭放棄了收復香港的主權。
蔣介石促英政府歸還香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不得不請求中國派兵支援英國軍隊。蔣介石于是打算趁此良機收復香港。1942年,蔣介石向英國提出了收回香港的要求,為實現這一願望,他在訪問印度期間會見了印度獨立運動領袖甘地和尼赫魯等人,表示支持印度的獨立要求,以促使英國在遠東的殖民體系瓦解。
蔣介石這一姿態在國內掀起了反對帝國主義,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浪潮,並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同情。
1943年11月25日,參加開羅會議的領導人合影,前排從左至右依次為蔣介石、羅斯福、丘吉爾和宋美齡。在會上,丘吉爾拒絕向中國歸還香港。
英國出于需要中國出兵保衛其殖民地緬甸和印度的目的,主動提出與中國進行廢除不平等條約及簽訂新約的談判。談判之初,蔣介石堅持收回香港,然而,英國人從內心裏並不想交還香港,談判只是權宜之計,為的是讓蔣介石能夠堅持抗日,以減少英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
隨戰爭向有利于盟軍的方向發展,英國在香港問題上也日趨強硬。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了交鋒,但丘吉爾直接回絕了蔣介石,蠻橫地宣稱:“不經過戰爭,休想從英國拿走任何東西!”
在英國人的威逼利誘下,蔣介石的立場逐步軟化,最終放棄了將收復香港這一內容寫入新條約,僅僅要求英國在口頭上承諾在戰後同中國商討九龍問題。
擬從日軍手中接收香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香港問題重新擺到了桌面上。此時的形勢對中國收復香港極為有利,因為按照遠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的第一號受降令:凡在中華民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之日軍,均應向中國軍隊投降。香港就位于北緯16度以北地區,而且在戰爭期間隸屬于中國第二方面軍所轄戰區的一部分,因此許多人建議蔣介石趁機派兵進駐香港,然後再與英國交涉。
蔣介石于是命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將新一軍和十三軍集結于靠近香港的寶安地區,準備接收香港。然而英國政府卻拒絕接受麥克阿瑟的受降令。
8月18日,英國新任首相艾德禮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要求杜魯門指示麥克阿瑟重新發布命令,讓駐港日軍向英軍投降。
其實,恢復在香港的殖民統治是英國的既定政策。為了重占香港,1944年初,英國政府就成立了一個名叫香港計劃小組的機構,負責策劃恢復殖民機構的事宜,並確定了戰後武力占領香港的方針,準備在戰爭後期出動軍隊不惜一切代價攻占香港。為配合軍事行動,英國還向香港派遣了大批間諜。日本投降前夕,英國派人秘密聯絡被日軍囚禁的港英政府官員,要求他們與日軍交涉,為英軍重占香港做準備。
1945年8月13日,英國命令海軍少將夏殼率領一支特遣艦隊開赴香港。為配合海軍的行動,英國派出了大約一個師的陸軍兵力前往香港。
在派出軍隊的同時,英國也對美國展開了外交攻勢。英國人很清楚,在香港歸屬問題上,美國的天平傾向于誰,香港就將歸誰所有。
在中國這邊,蔣介石雖然已經集結了部隊,做好了進入香港的準備,但他卻遲遲沒有下達進軍香港的命令。蔣介石知道,將來發動內戰,不能少了英美兩國的援助,若此時出兵香港,必然會失去英國的支持。于是,蔣介石連續兩次聲明中國無意以武力收復香港,希望這件事能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他還向美國派出了使節,去尋求美國的支持,幻想通過美國的干涉來實現香港的回歸。
杜魯門轉向支持英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鼓勵中國對日作戰,減輕美軍的壓力,美國曾表示支持中國收回香港。同時,美國也想趁機瓦解英、法在遠東的殖民體系,並取而代之。因此,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曾敦促英國在戰後將香港歸還中國,但遭到丘吉爾的拒絕。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滅亡後,美國同蘇聯為了控制歐洲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美國急需英國的支持。因此,美國改變了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杜魯門轉而支援英國重返香港。他通知麥克阿瑟:“為順利地接受香港地區日軍的投降,須將香港從中國戰區的範圍劃出來。”
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之下,正乞求美國人幫他打內戰的蔣介石只好從命。但蔣介石還想給自己挽回點面子,他在致杜魯門電報中要求:“在未來的受降儀式上,駐港日軍應向中國方面的代表投降,美國和英國均可派代表參加這一受降儀式。在受降儀式後,英國人將在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授權下,派遣軍事力量在香港登陸。”
令蔣介石意想不到的是,美國人連這一點面子也不給。杜魯門在給蔣介石的回電中表示:“美國不反對一個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蔣介石看到電文後大為惱火,但他不敢得罪美國人,最後不得不表示:“願意授權給一個英國軍官,讓他去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同時派一名中國軍官和一名美國軍官赴香港參加受降儀式。”
前港督複職 英再霸占香港
蔣介石在香港問題上的一再妥協,使得英國人得寸進尺。英國政府強硬地提出,蔣介石無權委派一位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投降。英國人步步緊逼的囂張氣焰,使得蔣介石感到臉上無光,這樣屈辱的事,令他在手下將領面前無法交待。為了找回面子,憤怒的蔣介石告知杜魯門,不管英國方面接受與否,他都將以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身份,任命夏殼作為他的受降代表,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並表示必要時將以武力來抵制英國人的行動。
英國方面對蔣介石的態度轉變有些始料不及,考慮到國民黨在靠近香港的寶安地區屯兵兩個軍的現實,他們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建議。
1945年8月20日,夏殼率領英國海軍特遣艦隊大搖大擺地在香港登陸,香港同胞眼睜睜地看英軍接過了香港的管轄權。9月1日,駐港英軍成立了軍政府。蔣介石派遣的軍事代表團也在這一天抵港,並正式宣布:國民政府同意英軍占領香港。
1946年5月1日,被日軍囚禁的前港督楊慕琦返港重任總督,恢復了英國對香港的統治。蔣介石在美英帝國主義面前的軟弱致使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整整推遲了52年。
摘自《發現——二戰中的謎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