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神幻泰山 秀麗凌絕頂
( 2010-06-18 )



泰山已被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上圖為泰山腳下的山東泰安岱廟正陽門。新華社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這首家喻戶曉的五言律詩《望嶽》,描繪泰山雄偉磅礡的氣象和神幻秀麗的景色。泰山與衡山、恒山、華山、嵩山並稱五嶽,且是五嶽之首,氣勢果然不同凡響。

      其實泰山並不高,海拔只有1545米,但是在平均海拔只有400多米的魯西平原上,這座唯一的高山看起來可是非常雄偉,也難怪孔子會“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雖然海拔不高,但是在中華文化上的地位卻非常崇高。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名稱之多冠於中國名山。“泰山”這個名稱最早見於《詩經.魯頌》:“泰山岩岩,魯邦所瞻”,意思是“雄偉的泰山為魯國所推崇仰望”;“泰”有極大、通暢、安寧的意思。 
      商朝覆亡之後,周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心,周武王將周公封到“魯”,在東方的殷商故地建立了第二個周文化中心。到戰國末年,中原周文化衰微,雖然魯國從來也不算強國,但戰國群雄畢竟都曾經是周王朝的諸侯國,且魯國是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重鎮,文化上魯國仍舉足輕重,於是幾千年來泰山一直是東方文化中心的象征。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漢武帝、唐玄宗等六位皇帝十次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提高了泰山的地位。 
      隨帝王的推崇,文人雅士紛至遝來,留下許多詩詞吟詠,更進一步造就了這座名山。

      遊完七景區 需時幾日
      《旺報》報道,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如果想遊遍泰山的“岱廟”、“麗”、“幽”、“妙”、“奧”、“曠”、“秀”七個景區,估計需要好幾天,且體力要相當好才行。
      七個景區當中,泰山南麓、泰安市北部的岱廟也被稱為東嶽廟、岱嶽廟,是祭祀“東嶽大帝”的神宮,號稱“東嶽神府”;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祭祀時居住和舉行典禮的地方。據說岱廟創建於秦始皇封禪泰山,唐宋時期又進一步擴大規模,經過金、元、明、清歷代的擴建修繕,逐漸形成了今天南北長406米,東西寬237米,面積9.6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 
     

      岱廟 建築壯觀氣象萬千
      明嘉靖26年岱廟大火,廟內大部分建築都被焚毀,清代再次修繕。岱廟的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形式,周圍環繞1500多米的高大城牆,城內有不同年代的古建築150多間;城牆高築,建築巍峨,氣象萬千。 
      岱廟是泰山相關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它保存了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禮器等,並保存大量泰山典籍和道教經典;最珍貴的是岱廟裏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代的畫像石,是中國繼西安、曲阜之後的第三大碑林。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創建於宋朝的“天貺殿”,也就是東嶽大帝的神宮。大殿寬43.5米,進深17米,高22米,面積大約740平方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
      天貺殿內北、東和西三面牆壁上巨幅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相傳是宋朝時所繪製。壁畫高3.3米,長達62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浩盪壯觀的場面。畫中人物千姿百態,造型生動逼真,相當精彩。

      看來不起眼 泰山石敢當
      泰山最有名的旅遊紀念品其實很不起眼,也就是普通石頭而已。但是這種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三個大字的石頭,卻天下知名!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將小石碑(或小石人)立在橋樑,道路要衝,或是砌在房屋牆壁上,刻或寫上“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用以禁壓不祥的習俗,至今仍隨處可見。 
      專家推測,這種“靈石崇拜”應該是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之一。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狀、顏色或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都可能被古人賦予靈性。
      台灣也有“石頭公”信仰,把石頭視為保幸福、避妖邪的神靈。甘肅永靖秦家齊家文化、雲南元謀大墩子遺址墓地、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遺址等史前墓葬都有以石頭隨葬,鎮墓避邪的習俗。 
      泰山府君在民間信仰中是主管地府,治理鬼魂之神,因此泰山的石頭也被認為有趨煞辟邪的功用,泰山石頭製成的石敢當,當然威力更大,成為泰山旅遊的紀念品。

      山東煎餅 豆醬伴蔥香
      什麼是山東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多數人答案應該是“煎餅捲大蔥”。這種小吃已有很長歷史,且在山東美食佔一席之地。 
      典型的山東煎餅是用紅薯加玉米磨成的粉調成糊,攤在架在火爐上的鏊子上。用一個加了把手的小木片刮成厚薄均勻的圓形不到半分鐘就熟了,煎好的煎餅要薄如蟬翼,厚度均勻才算合格。煎好的煎餅稍微冷卻、回潮之後就可以拿來捲大蔥。放上山東大蔥,再刷上鮮鹹的山東豆醬;一口咬下去麵香、蔥香、醬香,大蔥的辛香中帶豆醬鮮鹹的味道,鮮美而且十分過癮。

      十八盤南天門晴雪雨雲皆風情
      南天門坐落於十八盤頂端,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彿天門開啟。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門洞,上層建有樓閣更顯得巍峨壯觀。 
      進入南天門之後,從右手邊步上兩層平台就是天街。根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榮,不到一公里的天街上布滿了賓館、飯店、商鋪。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夜裏可以從山下看到天街的點點燈光,就好像懸掛在天上的街市。
      從天街到玉皇殿、碧霞祠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比起崎嶇盤旋的登山盤路,這可是輕鬆許多。玉皇廟位於泰山最高峰的玉皇頂,曾經是過去帝王封泰山時設壇祭天之處。在玉皇廟的大殿前有一塊“極頂石”也就是泰山的最高處。玉皇頂是欣賞泰山日出的絕佳地點! 
      玉皇頂前、平頂峰下的大觀峰也相當可觀,峰上最著名的是刻唐玄宗《紀泰山銘》。 
      《紀泰山銘》又叫唐摩崖碑,序言、銘文及額款共1008個字,是唐玄宗東封禪泰山的紀事碑。往西是雲峰,上面有康熙皇帝題寫的“雲峰”二字,其下則有乾隆皇帝的《夜宿岱頂作》詩。大觀峰和雲峰上題刻遍布,層層疊疊,今天還能辨認的有“天日蒼茫”、“呼吸宇宙”、“置身霄漢”、“青碧丹崖”等80多處大字與《紀泰山銘》輝映。

      碧霞祠 如同天上宮闕 
      碧霞祠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最初稱為“昭真祠”,金代改稱“昭真觀”,明代稱為“碧霞靈佑宮”,清乾隆年間才改成“碧霞祠”。
      碧霞祠的建築巍峨嚴整,氣勢恢弘,祠以山門為界分為內外兩院,內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屋頂覆蓋銅瓦,東西配殿分別供奉送子娘娘與眼光娘娘,屋頂覆蓋鐵瓦,從遠處眺望,白雲繚繞,金碧輝煌,如同天上宮闕,是高山建築中的傑作。 
      碧霞元君的全稱是“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母,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在中國北方擁有廣大信徒,所以登泰山朝拜碧霞祠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岱頂夕照 雨日雲海奇觀 
      遊泰山以4月至11月最佳,觀日出則以秋季最佳;其實岱頂夕照比日出更為燦爛壯觀,冬天要等下雪時景色才出奇。
      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見到雲海奇觀,若遇上雲海日出就更幸運了。



南天門坐落於十八盤頂端,雙峰夾峙,仿彿天門開啟。

霞祠建築氣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