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印象中,路邊的藥販子只會收購一些居民家中吃剩的、臨近過期或是已經過期的藥。如今,藥販子又將注意力轉移到處方藥身上,例如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治療時必須使用的處方藥,就是他們獵取的目標。藥販子會將需要收購的藥品名稱提前印在名片上,且明碼標價。
據《每日新報》報道,在天津市的一個十字路口,立在路邊的一塊小牌子上醒目地寫“收藥”兩個字。在牌子的不遠處,一名女子不時環視四周的行人。有人上前問她都收什麼藥,只見這名女子從身前的小包裏掏出了一張名片:“我們收的藥名都在上面了。你自己看看吧。”名片上寫滿了二十多種藥品的名稱。她還提醒說:最近醫保中心管得嚴,很多藥都不好開,不過有些人還是能開出來,只要有人把藥送到這來就行,她能當場兌現。
醫院附近的公共廁所以及一些藥店附近的樓群,更是藥品回收小廣告的密集地區。有些醫院廁所的門背後,也被人印上了“藥品回收”的廣告。
醫院裏的保潔人員說,她們對這些藥販無可奈何,“一天光是刮這些小廣告都要花費個把小時。經常是中午吃飯回來,上午剛剛刮掉的小廣告又被印上去了”。
慢性病用藥“受歡迎”
慢性病用藥最受藥販子歡迎。一自稱劉先生的藥販子表示,目前他收生產日期為2008年底或2009年的藥品,並且只要糖尿病等慢性病藥,一般按照售價的五折至七折收購。另一名藥販還稱,抗癌藥他們也收,詳細藥名可以到他們的網站上查詢,按廣告上刊出的網址查詢,發現網頁上還有“本公司還收售各種高檔針劑、進口針劑、腫瘤藥品、化療藥品、腎移植藥,以及各類中西成藥和保健品”的字樣,但該網站並無藥品回收資質證明和企業地址等信息。
還有的藥販子開有店鋪,正式經營項目是手機維修、配件,但門口卻豎立藍底白字的“高價收藥”的招牌。一家藥店中的收藥女子直言,感冒藥、去痛片等沒有利潤,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藥才好賣。在這間店裏,只要是2009年5月以後的藥品都能賣上價,馬上過期或者已經過期兩個月左右的藥,是市場價的兩折左右,如果過期的消炎藥量大,也可以商量價格。收藥女子還拿出一張名片,正面寫電話號碼,背面密密麻麻印“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前列腺”等幾十種藥品名稱。
買者以老人民工為主
未過期的藥品,藥販子一般都轉手賣到一些藥店,或干脆自己在網上出售,而過期藥則出現在一些黑診所和一些早市的地攤上,其中以抗生素消炎藥居多。在早市上,一位攤主說:“反正都是消炎藥,過期了多吃一點兒也有效果,就算沒效果也吃不壞。”據他表示,來買藥的以老年人和農民工居多。
一些流動攤販中,也有藥販子。每當夜色漸深時,在北京一條巷子裏,總有幾個人推三輪車和電動車,向過往的民工和老人售賣散藥,價格比市面價格便宜近一半。這些藥品,多數是從民眾手中回購的過期藥或即將過期藥品。
一名40歲左右的女子推三輪車在賣藥。她說,這些藥品是從河南洛陽的一個醫藥公司進的,所以比藥店的要便宜。距該女子不遠處,還有一名身材較瘦的中年男子在賣藥。兩個小時內,在該攤位前買藥的約有六七人,他們都是附近工地的農民工,購買的大都是些常見的感冒藥。
工人楊師傅稱,一周前感冒時他就是在這裏買的藥,“也沒覺得哪不對,反正過幾天感冒就好了”。另外一名工人稱,他們並不太關注這種街頭出售的零散藥品的真假,“這些藥都差不多吧,看和藥店裏的一樣,應該出不了問題”。
回收舊器械 賣給小診所
有些回收小廣告上寫,不僅收過期藥品,甚至連廢舊手術刀都要。廣告最上面的一行用大號字體標明“回收各類藥品”,下面是藥販的聯繫方式。廣告最下邊還有幾行小字“收舊刀頭、舊器械……”這些舊器械多會被藥販們賣到小診所。
據昆明《都市時報》報道,曾有調查人員假扮成醫院後勤部的工作人員,與藥販子接觸。經調查發現,除了藥品,只要是醫療器械,藥販子都收,包括輸液管、針頭、手術刀,且不論新舊與否。
但據藥販子透露,他們只要手術刀頭,成色不好的不要,太舊的也不要,因為舊刀不好打磨,“我們有機器,重新磨一下,比新的還好用”。當被調查人員問到,如果打磨好後沒人要該怎麼辦時,藥販子自信地說:“不可能沒有人要,我昨天才批出去四把,都是診所買了。”
一位張姓醫生說,現在做一些精密的手術,一把手術刀的價格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而這些刀具,基本上都是用過一兩次後就報廢的,報廢後,醫院就會將其以低價出售,以此挽回一定損失,那些刀販子就將這些刀具重新回收打磨,再以低於市場價數倍的價格出售給那些有需要的診所或醫院,一把刀可以賺千余元。
張醫生說:“就拿做肝臟或心臟外科手術的超聲刀來說,一個刀頭大約三千元,卻可以使創面減小,減輕病人痛苦。然而每做一台手術,就要重新更換一把,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醫院,每做一台手術,就要賠一次本,所以買回收的刀具,就有了市場。”
據相關部門透露,按有關規定,過期藥品及廢舊醫療器械,都不允許收購和交易,屬於醫療垃圾行列。
藥監部門每年都會處理從醫院和藥店退回到藥廠的過期庫存及廢舊醫療器械,並進行集中銷毀。而現實中,部分醫院、診所在處理這些藥品和器械時,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這就讓一些不法小販有了可乘之機。
持醫保卡套現“把死錢用活”
販子收藥生意好做的一個原因是:一些人通過醫療保險賬戶買藥,然後低價賣給藥販子,目的是從中套取現金;另外有一些可以在單位報銷藥費的個人跟大夫“溝通”好、多開藥,然後低價賣給藥販子,從中謀利。持這種做法的人,年輕人居多。
每年醫保局注入新醫保費用的時候,是醫保藥品套現的高潮時期。
由於部分民眾可先用自己的醫保卡買藥,而後再以低價賣給藥販,達到套現目的,這也給了藥販提供了可乘之機。
部分民眾為了套取資金,還將個人醫保卡借給藥販,據悉,在藥販們非法收售的藥品中,有80%左右屬於醫保品種。
官方調查顯示,有個人一個月內使用醫保卡145次的記錄和一張卡一年內消費百萬元的案例。
據《信息時報》報道,即使是要收取25%至30%的手續費,但還有不少持有醫保卡的年輕人願意套現,他們認為這是“把死錢用活”。
家住廣州的陳先生就坦誠,他曾試過拿醫保卡套現,“買了一台液晶電視機和一套音響”。而另外一名也曾套現醫保卡的白領小張說,他買了相關的醫療保險,如果住院有保險公司報銷,醫保卡的錢基本上沒機會用,所以就拿來套取現金了。
大陸的相關政策規定,醫保卡原則上只能支付基本醫療範圍的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費用,參保人只有符合出國、退保或者異地安置等條件,才能按正常程序將醫保卡個人賬戶提現,根據這兩條政策來看,持醫保卡買雜貨或者套現都是違規的行為。
不過,官方人士也坦言,民眾使用醫保卡買生活用品或套現的現象是防不勝防,儘管相關部門也已採取了措施來規範這種行為,包括“與藥房建立了協議,規定醫保卡不能濫用”等。
曾有學者提出,設立醫保卡的初衷和養老保險賬戶一樣,希望起到類似蓄水池的作用,但設立後卻達不到最初的目的。
監管需要花費社會成本,而且監管的效應也是暫時的,一旦放鬆管理,藥房又開始售賣非藥類商品,可謂防不勝防。
這位學者認為,不如取消個人醫保賬戶,將賬戶中佔個人基本月薪的資金,一起納入社會統籌;在統籌之外,門診費用採用自付方式或納入報銷範圍。在大陸一些城市,已開始了嘗試。
濟南民眾在藥品定點回收店前仔細觀察過期中藥的特征。過期藥不僅會延誤治療時間,還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新華社
圖為山東某醫院門前地上張貼的收藥小廣告。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