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我那禽獸不如的生活
( 2010-05-23 )





      我半夜回到家,躡手躡腳走進臥室,戰戰兢兢換上睡衣,正想靜悄悄地鑽進被窩,忽聽到被窩裏發出低沉威嚴而含混不清的咆哮。得!今晚又得被罰睡客廳沙發了!
      聽起來像一個了無新意的“妻管嚴”故事。
      其實不然。
      被窩裏發出低沈威嚴而含混不清的的咆哮,不是女主人,而是我家的黑寵物“狗狗”!
      這傢伙現在正四腳朝天躺在本該屬于我的睡榻上,腦袋似模似樣地靠在我的枕頭上,身上蓋我軟乎乎的被子,還斜眼睛挑釁性地打量我。我臉上堆笑,想和它商量商量往裏挪挪地方,讓我有個躺下的位置。可我剛伸出雙手,那種喉音的音量馬上升級。我只好知難而退,乖乖撤回客廳的沙發去。
      這算什麼事啊!我竟然連禽獸都不如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我居然忍了,還忍得毫無怨言。
      在有寵物的家庭裏,男主人的地位永遠是排在最末。
      就拿吃東西來說吧。每當我端坐飯桌,準備享受一頓美食佳肴時,黑“狗狗”白“胖胖”一左一右趴在我的大腿邊,目不轉睛深情地盯我——準確地說,是深情地盯住我口中的紅燒雞腿。這就像七十年代在中國下館子,你正坐在那裏吃餛飩湯,後面站一位等待座位的客人,也是這麼深情地盯你,直盯得你背脊梁冷颼颼的,趕緊起身走人。
      這種不好意思的情結延續至今。所以,我懷博愛精神,拿出雞腿準備與這黑白兩道共同分享。沒想到女兒在一邊杏眼怒張,聲色俱厲地沖我吼:
      “不能給它們吃雞腿!骨頭會噎死它們的!你不知道嗎!啊?啊?啊?”
      我一臉愧色,噤若寒蟬。趕緊細心地把雞骨頭都給剔出來,把肉先放進自己嘴裏檢驗是否完全去骨,才把這“放心肉”送進狗嘴裏。
      這叫啥世道啊?從什麼時候起,狗不會啃骨頭啦?在蠻荒年代,狗不就是餓狼一群嗎?別說雞腿骨頭,就是恐龍骨頭,它們也能給啃個精光!一旦成了寵物,就給寵壞了,都成了動物界的“富二代”了!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俗話成了寵物們的至愛。君不見,每逢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公園裏,街道上,到處都是牽狗飯後遛達的人。我也不例外。可是,還沒走到一百步之遙,它們就駐足不前,鬧要我抱回去。我真擔心,再這麼鬧下去,早晚得給它們買部法拉利跑車不可!
      一路上,我還得放下身段,紆尊降貴地親手(最多隔一層薄薄的塑膠膜)去撿起冒熱氣的狗屎,臉不改色心不跳地提招搖過市。雖然寵物狗的毛髮都是經過精心修剪,可一到冬天,還得給它們添置冬衣!我還專門托人從國內為它們買來兩套像央視春晚主持人穿的那種唐裝圖案的狗外套,穿起來頗有中國特色,也給加拿大寵物界的多元文化增添一點亮色。偏偏人家毫不領情,穿在身上顯得老不自在,唧唧歪歪扭扭捏捏,三下兩下就給脫了。從此狗唐裝束之高閣。
      都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看看我們家的狗,你才明白:人類是狗最忠實的僕人。

      世博的遺憾

       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成為第一個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卻創造了總投資額最大的紀錄,達到450億人民幣,這是矛盾的事實。究竟售“翻新”過期月餅、制毒奶粉、販假雞蛋和假鹽、穿睡衣上街的文化依然未脫的2010年的中國,如何實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真的令人期盼,因為實在耐人尋味。
       連加拿大在內,總數超過2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与的第42屆世界博覽會,應該是人人翹首以待的世界盛事,可惜本地主流傳媒的報道少得可怜。身在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居住,連世界博覽會加拿大館的模樣、風格,依然未有听聞,确實感覺尷尬,幸虧沒有任何人提問過。
       直到上海世博開幕后的第五天,才在本地一廣東話電視台新聞報道內看見用木作材料建成的加拿大館在世博的模樣,以及親耳听到當地觀眾尤其對踏固定自行車看加拿大城市風光的經驗十分深刻。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大山是加拿大館的代言人,隱約听說過有關展覽由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策划。
       世界博覽會的原意是鼓勵參加者展示有助人類發展的新概念和新技術,恰如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
       第一屆世博會在當時公認為全世界的第一等強國的英國舉辦,在倫敦的展場,英國政府以鋼材和玻璃于海德公園內建成長1700英尺、高100英尺的水晶宮,在內陳列了引擎、水力印刷机和紡織机械等等,那些展品對18世紀末的人們來說,簡直惊為天人。
       159年后,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同樣遜色它國的中國,在世博的中國館展示的同樣迷人,最迷倒我的是將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化成比原圖大30倍的長廊,將里面的人和物齊齊動起來之外,創作人特別加工,為宋代的都市風情增加日与夜的面貌,打開觀眾的眼界,也成為我未能一睹上海世界博覽會的遺憾。

      《 龍文鞭影 》說略

      《龍文鞭影》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最初由明人蕭良友編撰,後來楊臣諍進行了增補修訂。
  何為“龍文”?原來龍文是古代一種千里馬的名稱,它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奔跑馳騁。作者的寓意是,看了這本《龍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為“千里馬”。
      《龍文鞭影》主要是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說,四字一句,兩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它問世後,影響極大,成為最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人們認為它不僅有益於童蒙,也有益於童蒙之師,所以民間大量刻印,流傳至今的版本五花八門,可見當時流行之盛況。
        蕭良友,漢陽人。自幼聰穎異常,有神童之譽。明萬曆八年(1508年)會試第一,進修撰,任國子監祭酒,在當時聲望極高。
      《龍文鞭影》的內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等書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諸葛亮、司馬遷、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軼聞趣事。全書共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文字簡練扼要,而能闡明故事梗概,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該書全文都用四言,自成一個短句,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個典故。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在中國的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龍文鞭影》至關重要。
      《龍文鞭影》成書的年代較《三字經》等要晚,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出現的。蕭良友任職的國子監,是封建時代國家的最高學府,祭酒相當於現在的校長。以這麼高的地位,親自來撰寫蒙書,可見那時對蒙學教育之重視程度。
      《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中起承前啟後、由淺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識字兩千來個之後,為進一步讀《四書》、《五經》和作文打下基礎。它和初讀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幾種蒙書比較起來,有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它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若干蒙書的材料,是一部集自然知識、歷史掌故於一體的駢文讀物,影響很大,對後來的《幼學瓊林》起了催生作用。
      此後出現了各種“蒙求”書,但《龍文鞭影》流傳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