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今年三月發生一樁人倫慘案,10歲的小天威被父親殺死在家裏。其父鄧飛在親手結束兒子生命的同時,自己也被送進了醫院的搶救室。他脖子上有一條深而長的刀傷,兩隻手腕肌腱幾被割斷,腹部也被割傷多處,所有的傷都是他在兒子死後自殘所致。此前,鄧家已多次發生家庭暴力,當鄧父一次次關起門痛打孩子時,在他們居住的大型社區裏,沒有一個人出面干預。
據《南都周刊》報道,鄧家所在的小區位於廣州番禺,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和生意人入住。鄧飛就是一個生意人,擁有自己的電玩鋪位。小區的業主論壇上,從事發當天下午2時開始,就不斷有業主更新對此事的關注信息,當得知真相後,論壇網友“文少”忍不住“打冷顫”,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身邊,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從幼稚園開始挨打
儘管鄧家在小區住了十年之久,但其實和鄰居們的來往少之又少。住在鄧家樓上的劉姨說,有次她晾在窗台上的墊子掉到鄧家陽台上了,門敲了很久,鄧飛才開了一個小門縫,等她說明來意後,鄧飛將她掉的墊子從門縫裏塞出,隨後砰一聲就將門關上了。
不來往歸不來往,但是鄰居們對這兩父子還是有印象的。業主林林(化名)記起,有次在大雨中看到寧願躲在樹下也不想回家的天威,很乖很聽話的樣子,讓人看了就揪心。鄰居阿A記得,今年春節的時候,他們父子倆在樓下空地上玩煙花,爸爸買了許多小煙花,打雨傘讓兒子玩,兒子很開心,“晚上11點半,煙花放完還不盡興,又去買了繼續放。”
在鄰居們的眼裏,帥氣的鄧天威“聽話、內向”,從不主動和小朋友說話,常常默默跟在父親身後10多米遠,低頭走路。而在學校同學的眼裏,天威性格很開朗,大家在一起時,他總有很多話說。在興趣班同學的印象中,鄧天威比較好強,有時還會和人爭執,“但從沒有見過他打人。”
其實小天威從讀幼稚園的時候就開始挨打了,“一周最少有兩三次,打得孩子哇哇慘叫。”住在樓下的鄰居多次投訴過,後來終於把房賣掉搬走了。有知情人說,不只鄧天威捱打,天威媽媽也被打過,天威出事前,天威的母親吳文玉已經兩三個月沒在小區出現過,坊間傳言兩口子正在辦理離婚。
反家暴工作機制缺失
那個活在大家印象中的帥氣乖巧的天威,到底錯過了多少次生機?當他爸爸一次次關起門痛打他的時候,當小區保安被隔絕在外的時候,當媽媽決定離開這個家的時候,當鄰居們聽到他哀號救命的時候,在這個大型社區裏,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助他活下來。廣東省婦聯兒童部的焦亞瓊說,民眾反家庭暴力的任務就是“發現”和“報告”,但如果沒有一套工作處理機制,即使發現和報告了,悲劇依然無法避免。
小區論壇上,有業主在聲討父親鄧飛的暴戾,也有人理解地說,“這明顯是病態下的行為。”還有人開始理性地分析:“小天威一直是父親不良情緒的發泄口,也許是矛盾的心理和無人傾訴害了這個父親,扭曲了他的人格,他也需要心理輔導。”還有人反省自己的責任:“咱們鄰居之間也夠冷漠的!”論壇的版主甚至有內疚的心情,她覺得一定要做點什麼。
社會學裏有一個理論很重要:家庭是除軍隊之外的第二大暴力群體。在中國,由於法律缺失,鄰里情感的淡漠,家長從小打孩子形成了習慣,甚至將孩子打死,防範家庭暴力,需要社區介入,更需要國家立法干預。
宣泄怒氣 孩子成犧牲品
家庭暴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配偶之間,比如,丈夫打妻子,這是較多發生的,另一個是雙親與孩子之間。學者認為,配偶之間的暴力行為有整體下降的趨勢,而雙親與孩子之間的暴力事件則有上升的跡象。
在中國,有一個關於兒童成長問題的文件,學者夏學鑾說:“文章很長,內容很詳細,體現了國家的重視。但老實說,這還只是行政性文件,實際上並沒有法律約束力。”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關穎提到,在中國,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的古訓。許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這樣的認識:一是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二是打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外人”沒有權力干涉;三是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沒有過錯;四是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另外一回事……這些認識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們眼裏,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大人們的附屬物,甚至是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泄對象。在番禺的殺子案中,鄧飛的鄰居盧女士說,鄧飛與妻子之間感情一直不太和睦,兩人時常發生口角,而且鄧飛脾氣極為暴躁,經常把怒氣發泄到10歲的兒子身上。
“好幾年前,我和上海的有關部門就進行了探討,是否應該成立兒童保護機構。”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孫抱弘坦言,這件事非常有難度,“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對於親子‘內部矛盾’,有關部門很難干預。”石家莊青少年保護中心赫赫有名,但由於經費極為有限,該中心在收留孩子時只能限制名額,並且只能採取短期保護的方式。在河南鄭州,因父母感情不和,一名年幼的孩子也成為父親的出氣筒,被活活打死。2010年1月29日晚上,正在北京打工的王楠接到三叔的電話,電話中,三叔說,她兒子被丈夫李海龍打死了。趕到兒童醫院,眼前的兒子,赤裸的小小身體上,遍布青紫的瘀斑和一圈圈清晰的齒痕,新傷夾雜舊傷。孩子面頰腫脹,右眼已經腫成了一條縫,小嘴裏插呼吸機的管子,有大團瘀青的胸脯隨呼吸艱難地一起一伏。不久,醫生宣布孩子腦死亡。
信奉“不打不成才”
相信大多的80後(1980年代生人)父母們小時候也捱過父母的打,在挨打的那一刻,他(她)們在心裏可能也想過將來做了父母,一定不要打孩子。可是,做了父母以後,總有這樣的時候:孩子的做法讓身為父母者忍無可忍,氣得抓狂,於是,也打了孩子。教育專家都在不斷地教育家長:不能打孩子,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現實生活中,一向信任教育專家們的家長們唯有在這個事情上最不買專家們的帳,調查資料顯示:在一所小學的三年級,一個班四十三人,只有一個學生沒有挨過打。回家晚了,把水潑在地上了,作業做錯了,考試考砸了,上課沒注意聽講……都可能被父母打罵一頓。
傳統的教養觀念對哪怕80後的父母們仍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氣極了,拿腳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另外,有的父母自己不成功,在社會生活中相對失落,往往會把全盤控制孩子作為一種逃避和滿足,甚至把自己在社會中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據《長江商報》報道,在武漢,七歲女孩小瑩因偷拿了家中的幾枚硬幣,被父親毆打致死。小瑩父親姓王,在武漢漢陽經營著一個餅攤,鄰居說,王家對女兒管教嚴格,但很少看見夫婦倆打孩子,沒想到,偶爾的一次教訓,卻要了孩子的命。
事發當天的早晨,小瑩的媽媽從小瑩的口袋裏搜出了幾枚一元硬幣,很生氣:“你還敢偷錢?”並一把拉小瑩的胳膊,直奔家中,想要教訓。鄰居黃志義說:“我看到這個樣子,趕緊追上去解圍。來到王家屋前,趁小瑩媽媽掏出鑰匙,我將孩子拉到身邊,擋住她媽媽,將孩子送去上學的路上。”但是,“下午小瑩放學歸來,逕直回到家中,直至當晚八時被父親抱出了門,那時她已不行了”。接診醫生回憶,當時女孩身上穿一件秋衣,打赤腳不見鞋襪,臉上傷痕明顯,嘴角隱隱泛出血跡,已經陷入昏迷狀態,喪失意識。醫生對其進行了心肺復蘇搶救,卻已無力回天。
父母揮皮帶打死四歲兒
在深圳的一間出租屋內,也有一名四歲的孩子死於親生父母之手。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一日,這位父親教四歲的兒子學數字,因為孩子不聽話,他就用皮帶抽打其屁股,直至孩子求饒才罷手。當日傍晚,因孩子吃飯速度慢,還邊吃邊玩,孩子的媽媽又用皮帶抽打其腿部、屁股和背部,期間還用皮帶綁在孩子腰間,使其臉朝下,並將其拎離地面約一尺。
後因皮帶扣鬆開,孩子頭觸地摔倒。孩子爬起來後,這位母親又罰其蹲馬步。一旁吃飯的父親一直冷眼旁觀,未作任何勸阻行為。
當晚19時30分許,父親發現孩子臉色蒼白躺倒在地、呼吸急促,立即將其抱起放在床上進行人工呼吸,但搶救無效死亡。
夫妻兩人經商量後,把孩子的屍體裝入一個紙箱內用透明膠布封裝好,然後用自行車運至一條臭水河拋屍。
數日後,孩子的屍體被人發現,夫妻兩人投案自首,並表示,孩子比較調皮,夫婦倆經常用皮帶抽打小孩,不料發生意外。
鄰里間關係融洽,有利於及時發現並制止家庭暴力。圖為合肥一社區內,幾個居民在話家常。新華社
山東濟南一位社區居民在接受心理輔導。因壓力大而打孩子出氣,是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