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不要隔離‧拋掉歧視
( 2010-03-26 )



二埠市政府與華裔社群和解,如成事,這一行動意義深遠,會影響加國其他城市仿效。圖為今天的二埠。網上圖片

      種族隔離與種族歧視本來就是難兄難弟。南非在前總統曼德拉當權時,全國達致大和解,廢除該國荷蘭裔白人至上勢力主導的種族隔離政策,恢復黑人的平等公民權利,在憲法基礎上實踐種族共融與互尊互重原則。這不表示種族歧視就從此消失,但起碼種族平等觀念不再流於空言;如果仍有歧視的話,大可訴諸法律途徑爭取應有權益。現代社會最難處理的,反而是隱性歧視,那往往打著多元文化旗號為掩護,以弱勢社群作為競逐優勢的踏腳石。
      加拿大當然不是南非。我們也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但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加國由聯邦至省政府以至市政府的層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實施了種族歧視政策,而且有法可依,有案可稽。
      最惡名昭著的,莫如人頭稅和《排華法案》。人頭稅針對中國移民長期實施,而且稅金一加再加,屬國家層面歧視單一族裔的惡法。加拿大政府終於在四年前正式就此向全加華人道歉,並為直接受害者作出象征式賠償。
      人頭稅的措施,是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結束。從1885年至1923年間,超過8萬個華人繳付了這一歧視性質的稅款,給加拿大政府帶來2,300萬加元收入。當時為進一步限制華人入境,加國聯邦政府於1923年6月30日通過禁止華人入境的《排華法案》,新法案1924年1月1日生效,直至1947年才廢止。而當年向國會提出《排華法案》的,原來就是卑詩二埠選區的國會議員。

      道路2米下 可掘到華埠遺址
      二埠市政府當年肯定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搞起排華勾當的。早於19世紀末葉,即開始針對市內華裔聚居地區,以整頓市容名義有系統地加以拆卸華人群落。結果在二戰之後,二埠的華埠湮沒在市政府連串市政衛生條例的無邊“法力”下。據加和會創辦人朱偉光實地勘察和整理文獻所得,目前二埠河濱Front Street以及一些地區路面約兩米以下,隨時可掘出昔日二埠華埠的遺址及文物。
      3月22日,二埠市政府終於一致通過由專責委員會提交的調查報告,確認當年的市政府實施過歧視華裔政策。現在要發掘這類涉及加國華人的痛史,非為追究或者索賠,反而重爭取現在的政府要正視昔年惡法,認清歧視華裔的背景及事實,反思造成後果,當可作為歷史借鑑,以警惕來者。
      究竟採取和風細雨的溫馨提示,還是要求全面抖出過去不光采行徑以向民眾交代,大家不妨於3月31日前往二埠市政府舉行的公聽會上,表達意見。如果民眾意向清晰,今次二埠當局肯直面昔年惡法的行為,大概將會是北美大城市中的創舉,值得鼓掌。   何良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