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水不平”不等于“眩暈症”(二)
( 2010-03-05 )
從引起眩暈的病變部位來分,眩暈可分為前庭性眩暈和非前庭性眩暈兩類,而以前者多見。前庭性眩暈又有周圍性和中樞性之分。
若眩暈是由前庭神經核到前庭的皮質代表區間病變引起則稱為“前庭中樞性眩暈”,多由腦組織、腦神經及腦血管疾病引起,約占眩暈症的30%。 此類眩暈相對較輕,較少有耳蝸症狀及植物神經反應,但持續時間長,可有意識障礙。
若眩暈由內耳迷路到前庭神經核前(不包括前庭神經核)病變所致則稱為“前庭周圍性眩暈”,亦稱“耳源性眩暈”,多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約占眩暈症的70%。此類眩暈往往呈發作性,起病急,眩暈重,持續時間短。有明顯的眼震及耳蝸症狀(耳鳴及聽力下降)及植物神經反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但神志清醒。
下面就臨床最常見的“眩暈症”介紹如下:
(一)耳源性眩暈:
1.梅尼埃病:
為最典型的內耳病引發的眩暈,即人們所言的“耳水不平”。臨床發病以中年人多見,10歲以下小兒少見,老年以後發作逐漸減少,女性略多于男性,與遺傳有一定關係。
梅尼埃病的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變態反應、代謝紊亂、內分泌功能障礙、膜迷路系統機械性阻塞或內淋巴吸收障礙有關。
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內耳膜淋巴積水或水腫。
梅尼埃病的發病特點:眩暈多呈間歇性反復發作,常突然發病,開始眩暈即達高峰,頭部活動及睜眼時症狀加劇。多伴耳聾、耳鳴、耳悶、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及眼球震顫。耳鳴、耳聾多為單側,部分患者可波及對側耳;耳鳴多在眩暈發作前加重,隨眩暈緩解早期耳鳴可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後,耳鳴會經久不息,並伴階梯式聽力下降,直至耳聾。
梅尼埃病的診斷,主要根據發作性眩暈、耳鳴耳聾、惡心嘔吐和眼球震顫等四大症狀,結合發病年齡,發作形式和反復發作的特點來判斷,如果抓住這幾個特點,你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得“耳水不平,梅尼埃病的了。
2.迷路炎:
患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者,感染可波及內耳迷路,發生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亦可因為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臨床表現除耳漏外,可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及聽力下降,可出現向患側的自發眼震。化膿性迷路炎發作時不僅眩暈嚴重、持續,聽力可下降為全聾。
3.前庭神經元炎
此病為末梢神經炎的一種,是一種前庭神經元的病變,病變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經核、前庭神經、前庭神經節及前庭神經末梢的整個通路上。一般認為由病毒感染所致。發病年齡多為20-60歲,偶見于兒童。
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後發病,臨床表現為嚴重、持續性眩暈,伴跌倒,閉目臥床、不敢動、不敢睜眼,劇烈嘔吐,持續性快速眼球震顫,無耳鳴耳聾及神經系統體征。通常發作2-3天後症狀減輕,也可持續達6周左右。
本病極易與梅尼埃病相混,兩者的鑒別要點是:(1)前庭神經元炎極少有耳蝸症狀(耳鳴和耳聾),而此症狀是梅尼埃病的主要特征之一。(2)前庭神經元炎的眩暈持續時間較長,痊愈後很少復發,而復發性眩暈則是梅尼埃病的特點。(3)前庭神經元炎多有病毒感染發燒的前驅症狀,而梅尼埃病一般無前驅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