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耳水不平”不等于“眩暈症”(一)
( 2010-02-26 )



      你曾有過眩暈的經歷嗎?眩暈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許多疾病引發的一個症狀。臨床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近百種,“耳水不平”只是其中之一。
翻開各媒體報紙的醫療廣告,“擅治耳水不平”的醫療廣告隨處可見。在溫哥華你常常能看到和聽到“耳水不平衡”這個專用述語。
      時常有眩暈病人就診時詢問我:我是否得了“耳水不平”?有的病人開始就告知:我患有“耳水不平”。病人所說的“耳水不平”其實就是頭暈或眩暈的現
象,“耳水不平”幾乎成了“眩暈”的代名詞。

      醫學上並無“耳水不平”病
      醫學上並沒有“耳水不平衡”這種病名,它正式醫學病名叫“梅尼埃病”,屬耳源性眩暈,約占眩暈症的20%左右,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多。
      眩暈是臨床上一個很常見的症狀,是患者對空間定向感覺的主觀體會錯誤(主要是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患者自覺周圍物體旋轉或向一側移動,或覺自身旋轉、搖晃、上升或下降等,病人常描述為天旋地轉、暈暈乎乎、頭暈眼花等。
      醫學上將眩暈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如果病人只是頭昏、沈悶、頭重腳輕,而無旋轉感,則統稱為“眩暈”,醫學上亦稱為“假性眩暈”;若病人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沿著一定的方向旋轉,或左右搖晃,則稱為旋轉性眩暈,醫學上亦稱為真性眩暈。
      假性眩暈多為非前庭性眩暈,多由全身性疾病及神經官能症引起,臨床常見于心血管疾病、發燒、貧血、中毒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視覺障礙、屈光不正、頸椎病、更年期綜合征、抑鬱症、失眠症、神經官能症等。
      此類眩暈多表現非旋轉性眩暈,同時伴隨明顯的原發病症狀和體征,故臨床不難鑒別。如眼源性眩暈,多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視力減退引起,常在用眼過度後才出現,遮蓋患眼或閉目休息後,眩暈可消失。

      眩暈症多為平衡系統障礙
      我們平時所說的“眩暈症”其實是指“真性眩暈”。真性眩暈多見于平衡系統發生障礙,它可由自身系統疾病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統累及所致。
人體平衡系統是由前庭感受器、傳入神經、平衡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
      內耳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神經末梢感受器官,其次為視覺和本體感受器,三者中任何一種感受器向中樞傳入的衝動與其他兩種感受器的傳入衝動不協調,便產生眩暈。
      另外,內耳前庭神經系統自身疾患或其他系統疾患累及前庭系統均能導致眩暈。
      人們通常只知道耳朵有聽覺功能,其實,耳朵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平衡功能。
      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內耳又稱迷路),前庭就在人的內耳中,是內耳器官之一,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
      前庭負責身體的平衡,耳蝸負責聽聲音。前庭內充滿液體,當人體運動或乘車啟動、加速、減速、轉彎時,前庭內的液體就要流動,內耳會將我們的位置及加速等變化傳送給大腦,使我們感覺到運動的狀態。這時大腦發出信號,控制身體的肌肉,然後作出適當的反應(如站穩),即完成人體協調運動。
      所以,前庭系統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或出現病變都會破壞這種平衡,造成平衡紊亂,這時病人就會感到眩暈。臨床上,絕大多數旋轉性眩暈與前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