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紅火背后的煩惱
( 2010-01-01 )





      曾幾何時,美國歌星費翔在中國的春節晚會上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由于唱法新穎,深得人心,流行大江南北,孰料不久后大興安岭發生了大火,以后人們對火就添了一層新的意思,除了紅火之外,更有流行的意思。
      2009年的市場也到處都火了,股票市場火了,一下上漲了百分之六、七十,黃金市場火了,竄上了1200美元一盎司,債券市場火了,房地產市場更火了,再不買房,恐怕一輩子也買不起了。但是這些紅火的背后,卻是水得要命得就業市場。
無論加拿大還是美國,失業率都空前的高,我們不禁要問,就業市場什麼時候也火一把呢?
      惊人的就業流失意味國家必須采取新一輪的措施刺激就業。奧巴馬提議的措施包括向基礎設施項目投入更多資金,減稅和增強對小型企業的信貸。學者們普遍認為,政府必須在降低赤字和投資于經濟增長之間做出選擇,但是奧巴馬對此嗤之以鼻,他指出,短期內增加投入以創造新就業机會將降低長期內的赤字。
      2009年2月初,加拿大政府在新財年預算中推出一項為期兩年、耗資400億加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120億加元,主要用于道路、橋梁和寬帶互聯网等建設。同時,降低公司所得稅,并撥出專款保障融資渠道暢通,支持企業在投資、發展和創造就業机會方面進行融資。
      同時,完善失業救助措施、鼓勵失業者接受新的技能培訓和爭取再就業,聯邦政府承諾將在這方面提供超過80億加元的資金。
      從金融海嘯以來,美加政府采取的這些措施基本上沿用了凱恩斯的理論,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恢复就業市場活力上卻一籌莫展。
      讓人多少有些疑惑,政府用納稅人的資金進行投資,卻沒有讓普通百姓在就業方面得到實惠,哪里出了問題呢?其實,關于促進就業市場,凱恩斯是這樣認為的,就業量是由企業家所決定的,而企業家的決定取決于利潤最大化,那麼,利潤最大化的就業數量又被總需求決定,即企業家對雇佣多少員工的決定取決于對總需求的預期。什麼來決定總需求呢?
人們的消費傾向,當消費增加時,總需求則向上。
      當消費不足時,就需要政府的投資帶動民間的投資來彌補,使得總需求繼續上升,讓企業家對總需求的預期增加,從而改善就業市場。
      目前加拿大政府确實按照這种方式增加了投資,并且減低利息,提供更多的信用和流動性。可是這些資金都流向哪里了呢?是否像政府希望的那樣促進了消費呢?其實,不用調查就知道答案了,大部分資金流向股市?釱債券?釱黃金,還有房地產,這些地方都火了。在低利息的情況下,人們的風險偏好大幅提高,資金流向杠杆化的資產,例如房地產?釱貸款投資等。

      凱恩斯在他對就業和利息的闡述中,特別提出了投資資金流向問題,如果資金流向房屋等不動產時,人們則必須儲備償債基金,暫時減少消費,因此,在這方面的投資增加越多,不但不會補充消費的不足,反而會從人們手中僅有的購買力中釜底抽薪,這就与政府增加投資的初衷大相徑庭了。在總需求不足時,大量資金的使用卻進一步削弱了有效需求,企業家自然會對將來需求的預期下降,減少員工,保存實力,就業市場恢复則需假以時日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政府砸下大筆資金,能火的地方都火了,但最應該紅火的就業市場卻沒有讓這把火燒起來的原因。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