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律師不僅會因廣泛的人脈得到更多案源,還能得到多數人的信任。圖為黑龍江哈爾濱一警所請富有經驗的律師王敏駐所,為他們提供法律依據,每周義務為民眾提供法律咨詢。
青年律師小白在陝西寶雞選擇自絕離世,不久,當地媒體發表文章:《律師之死背後的群體生態調查:要與法官搞好關係》,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看到律師背後的真實情況,“在別人看來華麗的背後,青年律師的處境卻很是艱難。”有同學就此事做了一項調查,在執業五年以內的律師中,三成人入不敷出,巨大的工作壓力讓他們感到從業的艱難。
“影視劇裏,律師一向被塑造成高文化、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群體,他們衣光鮮、風光無限、自由輕鬆。”小白的離世,讓學法律的戴丹丹和她的同學們決心對律師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況做一次調查,“經過反復討論,我們把調查對象鎖定在四十歲以下、執業五年以內的律師。”
四成半人無基本薪金
大學生羅陽說,在走訪調研中,青年律師最關心的是收入,面對相同一個問題:“和同齡人相比,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水準高嗎?”多數人回答“不”。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調研顯示,大部分剛入行的青年律師案源少、工作壓力大,在樹立個人品牌上困難重重,收入方面更是不樂觀。收入方式以案件提成為主的人佔到89.7%,而其中有46.9%的人沒有基本薪水,僅為案件提成。調查中,七成青年律師近三年的收入不足三萬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個月賺不到兩千五百元,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月收入在一千元左右,“扣除案件成本、納稅、買社保和交律師事務所的必要提成之後,賺的這些錢基本都用於日常的生活開支和應酬,三分之一的青年律師甚至入不敷出。”
“這是一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行業,20%的人拿了那80%人的收入。”越是名望高、資歷深、社交能力強的律師,越不愁案源;越是剛入行、沒名氣的律師,越發愁案源,常常勞而無功。一個青年律師,要花費四年學習法律,一年準備參加司法考試,還有一年月補貼僅三百元的實習過程,“他們的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同時,超負荷、無規律工作是青年律師中的突出問題。調查顯示,只有30%左右的青年律師日工作一般不超過八小時;25.8%的從業者經常超過八小時;另有28.9%的青年律師時忙時閒;享有年休假和其他假期的青年律師僅佔到13%。
剛剛入行 案件難接
案源稀缺是青年律師從業道路上的最大困難,甚至有律師事務所把案源多少作為評價律師能力的最重要標準。律師間的案源競爭要憑很多因素,律師事務所的名氣、中間人的背景、社交圈是否廣泛、法官的引薦等,競爭異常激烈。
調查顯示,青年律師的辦案數量十分有限,過半的受訪者一年來的辦案數量在十件以下,甚至有28.4%的人不足五件,他們的案源主要來自親朋好友介紹、依靠律所介紹或團隊合作。
一半受訪律師認為“對自己的律師身份比較滿意”,但也有近半數人不太自我認同。近三成人認為律師職業充滿辛酸與無奈,甚至有超過一成的人認為“與自己的設想差距很大,產生了巨大的失落感”。
據瞭解,在中國大陸目前約十四萬註冊律師中,按四十歲及四十歲以下的為青年律師計算,青年律師佔到60%;按三十五歲及三十五歲以下的為青年律師計算,青年律師佔到40%。浮躁和迷惑是目前大部分青年律師所面臨的問題。有的太急功近利,急於取得成就而忽視了長遠發展;有的則“摸不方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