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石子滾又燙 麵餅中間夾
( 2009-12-18 )



除了烙的餅之外,烤餅(大圖)也是常見的吃法之一,而山西石子餅(小圖)的烤製方法更與別處不同。本報圖片/網上圖片

三晉麵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重要種類,近年來一直受山西人的關注。流行在山西及關中地區的“石子餅”,也是當地特色麵食之一。它表面凹凸不平、嚐起來香酥爽脆、而且便於長期存放。

      石子餅的得名全因其做法的獨特性,就是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面烙製。
      石子餅具有明顯的古代石烹遺風。這種利用滾燙的石子加工而成的薄餅,千百年來仍在山西等地流傳。
      如今的石子餅身價倍漲,已成為人們訪親問友、小孩過生日的禮品。而且山西民間石子餅的用料與製作更加講究。
      如晉南河津一帶多取花椒葉與芝麻入餅麵,清香酥脆;呂梁汾陽則加入餡心,甜鹹適口;晉中祁縣平遙還現做現賣,成為旅遊的飲食佳品。超市中也多有銷售石子餅,但終不及鮮食之香脆,不及風情故事裏,與鄉民同嚼一番充滿晉風晉韻的古烹古俗。
      唐朝時便有“石鏊餅”之製,明清謂之“天然餅”。這種古老的烹調法——石烹法,從古至今仍廣泛流行,於是便有了石子餅的存在。
      其主要是利用石塊傳熱慢,散熱也慢,布熱比較均勻的特點,以達到控制火候的目的。這種烙製食品的石烹方法雖然古老,但由於焙烙傳熱均勻,既不易焦糊又能熟透,吃起來也鹹酥鮮香,非常可口。
      石子餅有白麵和豆麵兩種,後一種一般供自家食用。其製作方法雖然獨特但卻不複雜。在麵粉中加入調料、油、鹽、水和成銅錢厚薄的餅坯。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裏加熱,餅坯置石上,上面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香飄陣陣。由於人們的喜好不同,所以白麵餅又分為包餡石子餅、糖石子餅與一般石子餅。
      以前一些擅長用石子烹煮的地方,家家都有專用石子。因為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據傳,一家人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災,無麵作餅,無油炒菜,只有蘿蔔等少量蔬菜,每次熬蘿蔔,將石子先在水中煮便有油花,以此度過兩年。

      北方餅品種多 千層餅香撲鼻
      原料:麵粉2500克,油50克,花椒鹽50克,發酵粉適量。 
      製作方法:
      1.將老酵麵放入盆內,加水半斤左右,將老酵麵解開,和成麵團發酵。大蔥切成蔥花;花椒炒熟、搗碎,和鹽放在一起拌勻,製成椒鹽。
      2.待麵發起時,加適量的堿揉均勻,搓成長條,揪劑子,揉圓按扁,成約半分厚圓形的麵片,抹上一層油,灑上椒鹽,再灑一層蔥花,然後由外向裏捲疊起來收好口,光面朝上成圓形餅,上屜用旺火蒸十五到二十分鐘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