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和平獎到文學獎
( 2009-10-16 )



奧巴馬9日在白宮接受人們的祝賀。美聯社

      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不僅跌破世人眼鏡,連他自己都心裏發虛,公開承認不夠資格獲獎。原因很簡單,不論評審委員會提出多麼冠冕堂皇的授獎理由,但奧巴馬自己說了:就在授獎消息公布之時,他作為美國三軍總司令,正在同時指揮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
      不僅如此,奧巴馬獲獎幾個小時後,就第4次和高級安全、防務官員及顧問開會,商討向阿富汗增兵的問題。之前3次會議已經討論了整體戰略,這次則首次研究增兵的具體規模。美軍駐阿最高指揮官斯坦利·麥克裏斯特爾已提出增兵至少4萬人。雖然兩個半小時的會議暫時沒有得出結論,但10月中旬將繼續商討。
      一個正指揮三軍,在兩大戰場耀武揚威、舞刀弄槍的超級大國最高統帥,并硬被封為“和平獎”得主,無怪乎奧巴馬一臉尷尬,大感意外。不知道閉眼睛發獎的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袞袞諸公,是否連戰爭與和平的起碼分別都可以不顧了?
      這不是諾貝爾和平獎第一次鬧笑話。1973年,美國、北越兩方的巴黎和談首席代表基辛格、黎德壽共同獲得和平獎,理由是二人對結束越戰作出了貢獻。但越戰正是在基辛格擔任尼克松總統國家安全助理任內,由基辛格協助謀劃,才擴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美國最後是被迫從越南敗退,基辛格何來締造和平之功?
      總的來說,諾貝爾獎的物理、化學、生物、經濟等獎項,因為屬于科學類別,評選時有比較可靠的科學標準作為參照物,所以較有公信力。如果把這幾個獎,視為諾貝爾獎的“硬指標”獎項,那麼難以用一定標準衡量的和平獎和文學獎,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軟指標”獎項了。
      正由于此,這兩個獎項的公信力自然不彰。
      其實和平獎也并非不能訂立一些相對“硬”的評獎標準,來特別強調獎項的“和平”內涵。如可以規定,獲獎者不得是一場戰爭的發動者、指揮者、積極參與及策劃者。如此一來,奧巴馬、基辛格之流就不可能上榜了。這種標準有助于鼓勵各國的政治領袖,儘快糾正前任發動戰爭、擴大戰爭的錯誤,儘早結束戰爭,恢復和平。這才叫對和平有功而獲獎。
      和平獎既然已經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的全球性獎項,就不應當繼續被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評委小圈子把持,而應該由聯合國大會訂立標準,遴選評審委員會。這樣有助于削弱西方國家利益集團對和平獎評選的操控和政治干擾,逐步提高和平獎在世人心目中的公信力。
      至于諾貝爾文學獎,則由于文學的載體是不同的語言文字,具有每個國家、民族獨有的文化藝術感染力和審美情趣,除了相關國家的讀者、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外人根本無法評斷作品的高下。更何況非英、法等歐美主要文字的其他文字作品,必須經過翻譯,才能被主要是歐美人的評審委員看懂,所以這種評審過程,幾乎可以說是在自欺欺人了。
      如法籍華人高行健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認味“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這種萬金油式的評語,安到幾十個、幾百個中文作家頭上都行。既然各種文字的文學作品根本不具可比性,評審諾貝爾文學獎,就只能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自我標榜、狗尾續貂的小圈子鬧劇。這樣的獎項不如早日取消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