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7億年薪換來“生靈塗炭”
( 2009-08-28 )



施瓦茨曼

美國金融業令人咋舌的高薪現象不斷上演。私募股權投資集團黑石(Blackstone)執行長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以7.02億美元年薪成為2008年全美“打工皇帝”,而且很可能在未來數年獨領風騷。

      股東損失190億美元
      諷刺的是,施瓦茨曼7億美元薪酬的背後,是一片“生靈塗炭”。自黑石上市兩年以來,他讓股東損失了190億美元的市值。
      由於在信貸泡沫時進行了大規模杠桿收購,美國私募股權行業(PE)背負的數千億美元債務,光支付利息就已經拖垮了很多業內中小公司。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家族基金等更加提心吊膽,不知何時才能連本帶利收回投資。

      中投投資黑石損失逾半
      而黑石集團的股價目前也已經從上市之初的31億美元跌至13美元,當初的投資者市值已損失190億美元,在其IPO之前以每股29.6美元大手筆入股的中投公司,帳面浮虧已經過半。
      “我需要的是戰鬥,而不是一些小衝突。”施瓦茨曼常常說:“我經常會想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打敗其他的競爭者。”
      施瓦茨曼並沒有顯赫的背景,他於1947年2月14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位窗簾布商人。通過奮鬥進入頂級學府,是改變施瓦茨曼整個命運的第一步。
      1965年,施瓦茨曼以優異的成績被耶魯大學錄取,“有幸”與一批未來掌握美國乃至世界命運的豪門子弟成為同學,例如美國前總統小布殊。他倆同年進入耶魯,同住一棟宿舍樓,同為兄弟會“骷髏會”成員。
      4年後施瓦茨曼本科畢業,進入哈佛商學院深造時,再次與小布殊成為校友。據說施瓦茨曼在家中的顯眼位置擺放了他與小布殊的合影。與這個總統家族的深厚友誼,是公眾對黑石尤其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與小布殊先後成校友
      與上萬名商學院的畢業生一樣,施瓦茨曼在金融界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不同的是他敢於表現,從不服輸,進步遠遠超過其他的華爾街新人,深得時任雷曼兄弟董事長皮特森的信任與賞識。在他一手提攜下,施瓦茨曼31歲時就登上雷曼全球併購部門主管一職,成為華爾街最年輕有為的新星。
      皮特森對施瓦茨曼的理解與支持,為日後他倆共同創辦黑石集團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1985年,施瓦茨曼與皮特森一起離開雷曼兄弟,在一個小辦公室裏創辦了黑石集團,以兩名員工以及數十萬美元起家,一路上擊敗無數競爭對手。若幹年後,黑石用煽情的筆調描述這次創業:除了偉大的夢想,當時所有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較創業時升值2.84萬倍
      黑石集團2007年在股市的高位上市,施瓦茨曼對時機的把握真是恰到好處,47億美元的期權讓他在財富榜上大幅度躍進,黑石的資產也比1985年創立時升值了超過2.84萬倍。
      2006年,私募股權公司幾乎聚集了所有的財富光環,成為比投行和基金公司更能打造財富神話的地方。這一年黑石5位高管從公司支取了高達7.715億美元的薪資,包括施瓦茨曼的3.983億美元和皮特森的2.129億美元。相比之下,華爾街投行中當年最高薪酬獲得者高盛CEO布蘭克芬5400萬美元的收入顯得相當寒酸。
      根據獨立研究機構Corporate Library日前公布的2008年度美國企業CEO收入排名榜,2008年薪酬突破1億美元的美國CEO共有7位,比2007年還多出4位,而施瓦茨曼的薪酬比第二位的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要高1.45億美元。
      黑石集團對此排名提出了異議,理由是7.02億美元包括了施瓦茨曼6.998億美元的股票期權,由於股權收益來自2007年黑石上市,因此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年薪”。但其實上榜CEO的主要收入都來自股權收益,如埃里森的薪酬為5.57億美元,但其中5.43億美元是股權收益。
      榜單更是大膽預測,施瓦茨曼在未來幾年內都會位居最高薪酬管理者的榜首。2007年黑石以每股31美元首次公開發行時,施瓦茨曼獲得了價值47億美元的期權,現在這部分期權只兌現了1/4,剩下的3/4還將在未來4年內平均發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瓦茨曼獲得7.02億美元年薪的2008年,黑石集團全年虧蝕高達13.3億美元。施瓦茨曼因此不得不放棄2008年的獎金,只領取了35萬美元的基本年薪。另一位創辦人皮特森,除了35萬美元年薪外,也沒有任何獎金入帳,薪金的降幅超過了99%。也許從這個意義上,黑石“含冤”也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