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國大學錄取中的“亞裔劣勢”及潛規則(下)
( 2009-08-13 )



      而且咱的膚色不可能漂白、性別不會轉化、家境一時半會也沒有質的改變,那麼亞裔的孩子們,與其把時間精力放在提高每一分SAT或AP的成績上,不如在分數之外的其他臺面因素上,多下點功夫,畢竟它們還是可以掌控的。
      下面是我的兩分錢:(一點體會)
      1、標準化成績與高中成績只要達標即可(根據所申請大學的具體要求),不是越高越有把握,就算考了滿分也有可能被拒的;
      2、從九年級開始的每一個暑期都不要輕易放過,或者到心儀的名校上summer school,或者根據興趣爭取到某行業知名機構做實習生,或者自費到地球上某貧困地區做義工,總之,不可虛度或只是在家準備考試(尤其後一點是大忌!招考官會想,原來你的SAT成績好,是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考試上了。)
      3、中學期間要加入至少一個社團,而且要爭取當頭頭,當不上就自己成立一個,拉幾個伙伴。最好是什麼環保的、反戰的、維護弱勢群體、反貧困的,反正時新什麼就做什麼。有公開演講的機會就不要放過,辯論隊如果有也最好參加。
      4、課余一定要做義工,到老人院、兒童醫院這一類的機構做義工最合適,不能心血來潮只做幾個月,好像目的不純,只為進大學做做秀似的,要長期堅持,做上幾年,絕對impressive。
      5、既然要學理科工科,最好有拿得出手的競賽成績與小發明之類。
      同理,講了自己有特長,學校就會要樣本,要有較高水準比賽的成績。繪畫也好,彈琴也好,不能只是很業余的水準,那只是興趣,不算特長。有的學校甚至會指定曲目,要你把錄好的CD寄給他們聽。
      6、如果你有不凡或不幸的生活經歷,那麼祝賀你,請把它認真仔細地寫下來。真實的前提下,要足夠煽情,感染和打動有幸讀到它的招考官。
      如果沒有,咱就不瞎編了,畢竟,誠實還是第一位的,咱不能父母活得好好的,為了上大學就說自個兒幼年失怙或童年時父母離異什麼的。
      上述諸條,除學業成績要達標外,並不需要樣樣皆備,十項全能,這沒必要,也不太可能。但只要有了至少其中一項,就是所謂的“亮點”,在相同分數下取捨時,應該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又,上述諸條,其實並非教育孩子的“王道”,只是一種“術”而已。
      OK,把上面的人事盡到了,天命就隨它去吧,不就是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嗎?人生之路長得很,咱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唉!無奈的現實就是這樣功利,就看我們如何取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