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學生作弊危及人格發展
( 2009-08-14 )



學生都希望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美國心理學會”是加拿大、美國兩國的心理學專業組織。該學會最近在多倫多召開年會時披露的資料,指加拿大學生考試作弊成風,已成為失控的“流行病”。
      多達八成的加拿大高中學生為了獲得好成績,不惜在學習和考試中作弊。高達七成五的大專學院學生,也承認曾經作弊。加拿大學生作弊的問題,過去50年來一直持續發展。
      《渥太華公民報》去年對首都地區大學的調查發現,過去10年來大學生的抄襲、作弊行為激增。以渥太華大學為例,10年來抄襲、作弊行為增加了近8倍。其中從1998/1999學年至2004/2005學年,抄襲、作弊便從22例增加到180例。
      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6個學院本科生的抄襲、作弊行為,5年間增加了5倍。研究生的此類行為,過去7年平均每年也有9宗。主要表現為相互抄襲作業、剽竊他人成果、利用舊的實驗報告蒙混過關,以及考試作弊等。
      看來加拿大學生和中國的莘莘學子一樣,也有抄襲、作弊的毛病。中國的科舉制度長達一千多年,考試的歷史恐怕是世界上最長的,因而抄襲、作弊的歷史也最悠久。從古時的夾帶、小抄,槍手代考,到今天的高科技手段,甚至盜用他人全套身份上大學,中國的抄襲、作弊比加拿大更勝一籌。
      對加拿大中小學生來說,家長、教師、學校當局對分數和成績的看重,代表社會上對他們個人榮譽的看法。這種社會認知給孩子們造成很大壓力,迫使他們為了得到好成績而抄襲、作弊。
      對大專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來說,高分數、優秀成績不僅是個人榮譽,而且事關畢業進入社會後的實際利益。對大專院校的教授、專家來說,突出的研究成果、成功的著書立說,直接牽涉研究經費、個人收益、學術地位提升等現實的名利。所以大學生和學術界的抄襲、作弊、剽竊,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在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由於各方面制度比較健全,專家、教授的此類行為較少發生,或是比較隱晦。而在中國,情況則嚴重得多。教授剽竊他人成果的醜聞,近年來不斷爆出。以致在許多中國人心目中,某些教授已經成了“叫獸”。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政策專家安德曼教授(Eric Anderman)指出,孩子一旦在學校學會作弊,就只懂得靠作弊學習。他們長大成人後,作弊行為可能伴隨一生。顯然,不能低估抄襲、作弊行為對中小學生人格發展的嚴重危害。
      專家們認為,聯邦政府強調學生的考試分數,“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一刀切趕鴨子上架政策,向學生和老師傳達了完全錯誤的訊息。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發現,一旦追求好分數成為學生的終極目標,發生作弊的可能性更大。
      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學生的學習目的越是追求高分和最佳考試成績,就越容易發生抄襲、作弊。反之,如果學生抱理解知識的目的學習,就很少抄襲、作弊。此外,加拿大中小學考試方式以對、錯選擇題,以及多個答案選擇題為主,迫使學生靠死背基本知識來答題,也促使學生抄襲。
      總之,學習才是目的,考試只是促進學習的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努力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使其在學習中融會貫通,自然不必靠抄襲混成績。加拿大教育當局和家長、教師只有充分聽取專家意見,從認識和實踐上扭轉分數第一的偏向,今後才有可能把學生的抄襲、作弊行為減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