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吃魚 當心“毒”到之處
( 2009-07-31 )



魚不但味道鮮美,還營養豐富,但是生吃魚卻很對人體極為不利。

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優質食品,它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具有健腦強身的功效。但是吃魚同時也是極易發生中毒,不僅僅有些魚本身帶有毒性,還有一些吃魚的方法和習慣不當,也會讓人提中毒。

      科學已證實,合理膳食魚類,補充魚蛋白有益健康。但有的魚含有毒素,吃了可危及生命。有些魚類本身會有毒素,有的是不新鮮魚類釋放的毒素,細菌的滋生等均可引起中毒。輕者只出現胃腸道症狀,重者可危害身體組織器官。魚肉雖鮮美,愛吃魚的人們也要注意吃魚安全,警惕下列五種常見魚中毒情況。
      魚本身有毒 常見於河豚。河豚中毒是最常見、毒性最大的魚中毒。河豚含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和肝臟毒素,其中河豚毒素0.5mg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性的強弱因不同種類和不同季節而有異,一般在春、夏季及卵巢孕育階段毒性最強,卵巢、肝臟毒性最強,肌肉最弱。
      中毒症狀:潛伏期約為10分鐘至4小時,多在食用後0.5到3小時發病。中毒早期表現為三大症狀。神經系統症狀:手指及腳趾刺痛或麻痛,口唇、舌尖及肢端感覺麻木,呼吸困難,瞳孔散大,甚至呼吸麻痹;循環系統症狀:脈搏緩慢、心律失常;胃腸道症狀:口渴、噁心、嘔吐、腹瀉等。
      預防方法:河豚毒素毒性穩定,油炸、燉、燒、煮等加工均不能破壞其毒性,用亞鐵酸鈉煮食或120℃加熱30分鐘可以破壞其毒性。因此河豚一定要在專業廚師烹製下食用,一般市民不要買來河豚自己烹製。
      隔夜細菌入侵有毒 常見於海產魚種的青皮紅魚類,如金槍魚、秋刀魚、鱷魚、沙丁魚、扁魚、馬鮫魚等。這類魚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經細菌作用脫羧基而產生組氨。最危險的情況就是第一餐沒吃完,這些魚沒有被保存好,被細菌入侵,第二天又拿來繼續吃,卻不知道這時魚肉已經有毒素。
      中毒症狀:顏面、胸部或全身潮紅,頭暈、心悸、胸悶和呼吸急促等,個別患者出現蕁麻疹、口渴、唇水腫以及氣喘、吞咽及呼吸困難、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等。
      預防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次將魚肉吃完,不要吃隔日、隔夜魚肉。實在是要吃,一定要注意密封冷凍保存,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
      魚卵有毒 海湖裸鯉、狗魚、雲南光唇及鯰魚等。一般在每年3至6月生殖季節,以產卵繁殖期成熟魚卵毒性最大,含魚卵毒素。食入卵毒魚類的卵5到30g即可中毒。
      中毒症狀:潛伏期為半小時至三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並有口干、口苦、眩暈、頭痛、心跳加快、低血壓、瞳孔放大、面色蒼白,嚴重者還會肌肉痙攣、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預防方法:不要吃這些魚的魚卵。如果要吃,一定要在120℃高溫加熱30分鐘,這樣才能破壞魚卵的毒性。
魚膽中毒 常見於草魚、青魚、鯰魚和鯉魚等。有不少人喜歡吃魚膽,因為魚膽可明目,但這樣卻潛藏危險。草魚、青魚、鯰魚和鯉魚等魚的膽有毒,含有組氨、膽鹽及氰化物。熟食、生食、沖酒服用均會中毒 。一般吞食魚重0.5kg的魚膽4到5個或魚重2kg的魚膽一個,即可引起中毒。主要損害腎及肝臟,亦可造成腦、心臟的損害。
      中毒症狀:潛伏期為2到6小時,最短半小時,最長14小時才發病。患者會惡心、嘔吐、腹疼、腹瀉,嘔吐厲害。還會肝臟腫大,出現黃疸,全身浮腫,少尿血壓升高等症狀。
      預防方法:少吃魚膽。這種中毒往往是慢性的,吃一次兩次沒事,多吃兩次就可能會“中招”了。
這麼多魚都可以出現中毒情況,還真是讓人有點無所適從。將魚徹底煮熟可以防止大部分中毒情況,但有些魚毒即使加熱也不能消除的,最好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