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老茶價狂飆 一公斤逾廿萬
( 2009-07-17 )



在普洱熱降溫之後,陳年老茶開始受到茶客、茶商的青睞。圖為上海一家茶葉專賣店的僱員等待顧客上門。

近年來興起的“普洱熱”導致價格狂漲,在這一泡沫被吹破之後,普洱茶開始有了遇冷之勢,而包括鐵觀音、綠茶等在內的各種老茶開始受到茶客、茶商以及投資客的青睞,並帶動其價格大幅上升,珍品老茶的價格甚至達20多萬元一公斤。

      2006年時,左先生還是一個在深圳做水產批發生意的大老闆,他經常得意於自己眼光好,在當地炒房賺了許多錢,因此一直琢磨著如何投資其他領域。後來,在他剛剛迷上喝普洱茶的時候,因為一位朋友說的一句“炒普洱有得賺,你賣魚、炒房子都不如炒普洱”,他決定投資普洱茶。
      《廣州日報》援引左先生的話說,“我對茶市僅是一知半解,但變賣了自己值錢的財產,湊了2000多萬元便‘入市’了。”他說:“當時的茶價是2萬多元每件,我就盤了1000多件。”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嚐到甜頭的他,便眼睜睜地看著普洱價格從2007年年中起一路大跌,“我現在的茶葉價值縮水都不到800萬元了,完全被‘套’了。”
      深圳羅湖區某茶葉市場的茶商方先生則回憶稱,當年“普洱熱”時,所有茶商可謂趨之若鶩,在向茶商採購普洱的時候都是先打款,再收貨。這種熱度造成了普洱茶市場的極度“混亂”,不僅製作工序“偷工減料”,而且由於供不應求,各種茶葉都摻在普洱茶的茶餅中,出現了許多“假普洱”。
      如今,左先生開始考慮另外一種投資,那就是把手中的普洱拋出去,開始投資老茶。據瞭解,10年至20年的茶稱之為“陳茶”,而20年以上的茶才能稱為“陳年老茶”或“老茶”。
      香港協和茶行的老闆黃經理透露,深圳一些以前炒普洱的茶客已轉向投資一些上好的老茶,而且囤積的數量不少。深圳博韻軒茶藝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林永俊則指出,老茶在深圳流行起來是一種有目共睹的事實,特別是在深圳,由於潮汕人很多,老茶更是熱銷,“這可能是普洱急劇降溫之後,茶客們的興趣轉移,而老茶不僅普洱茶有,鐵觀音、水仙、單樅、綠茶等都有。” 
      據瞭解,陳茶治療風寒感冒或積食腹瀉等有一定的藥用功效,而且與新茶不同的是,一壺陳茶可以沖泡20多道茶,而湯色、香氣、茶味相對不變,欣賞陳茶的人必定都是老茶客和識茶人。近兩年來,中國各地的陳茶市場就已開始興旺,價格也有被抬高的趨勢。如果稱前兩年的普洱茶價格是“天價”,那現在老茶的價格也已“不菲”,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甚至20多萬元一公斤的都有。在深圳一家專門品嚐老茶的茶樓,“品老茶,做字畫”成茶樓中的主打項目。據店老闆介紹,客人每次喝老茶的花費少在千元,多則上萬元。

      難創“普洱神話”須長線投資
      隨著老茶重受青睞、價格大幅上揚,市場正關注老茶會否再次創造“普洱神話”。不過,業內人士對此都不看好。從事茶葉研究多年的林永俊認為,因為陳茶儲藏時間很長,有時間要求,即使市場有需求,優質陳茶也沒有像普洱那麼大的數量,“陳茶的紅火也只是局限在一定人群中的紅火。”香港協和茶行的黃經理則分析說,投資老茶的回報率雖然比較高,但投資周期比較長,只適合長線投資,而短線的突擊往往賺不到多少利潤。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他在1995年購入了一批10年的陳茶,當時是每餅6元,2000年時他以80元每餅的價格賣了出去,意味著其價格5年內翻了12倍。但時隔9年之後,每個茶餅的價格現在已賣到6000元,即是說,如果長期持有14年,陳茶的價格就翻了1000倍,遠較持有5年的時間賺得多。

      猛傳缺貨訊息 炒茶勝過炒股
      常年在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福建等地從事普洱茶交易的幾位茶商,最近揭露了普洱茶炒作的內幕,稱炒茶要比炒股賺錢得多,出廠價完全能放大5倍至10倍,而他們最擔心的是理性消費理念的回歸,會把炒作空間壓縮。
      據新華網報道,多年在雲南從事普洱茶採購的茶商黃皓透露,普洱茶市場上最多只有兩成的流通貨,剩下的囤積在倉庫裏,就是靠這兩成流通貨,層層“注水”層層“吹”,將價格推高,“把訂金交給生產企業,茶商就能成為單一品牌的‘壟斷經銷商’,無論企業年產多少茶都是經銷商的貨,什麼時候提貨、什麼時候外銷甚至生產多少茶,都必須聽經銷商的。”
      黃皓2006年投入860萬元壟斷了某品牌的茶葉,然後用原來的銷售管道發展二級經銷商,後者發展三級經銷商,“我真正放入市場流通的貨不過年產量的20%左右,然後不斷通過雪災、地震、泥石流等消息,傳遞給下級經銷商和市場‘普洱茶缺貨’的資訊,一來二去,經銷商自己也會留住一部分茶葉,這樣一來,市場上的普洱茶就真的成了緊俏資源。”
      黃皓指出:“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們成功地把出廠價每件3600元左右的普洱茶炒到最高每件32000元的價位,靠的就是控制流通和製造市場饑渴。這遠比炒股票、玩期貨好控制多了。”
      茶商趙國宏則心有余悸地指出:“能控制生產企業,能製造經銷商需求鏈,就是不能掌握消費者心態,這是普洱茶面臨新一輪‘崩盤’的最大隱患。”
      2006年至2008年,趙國宏憑借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對市場的判斷,原來投入市場的600多萬元隨著囤茶和價格飆升攀升至5000萬元,但去年下半年普洱茶價格狂跌時,又迅速回落到2300多萬元。
      他說,雲南企業幾乎都在埋頭做茶,沒想過搞品牌宣傳、建設行銷管道,這就給炒家做管道的很大空間,超過90%以上的利潤都是管道“做”出來的,“不過,我們最擔心的是消費者日益理性。正常的茶葉消費量也就是每年增長15%至20%,茶葉價格增長每年也不會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