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生死攸關 大腸檢查莫遲疑
( 2009-07-10 )



三位專家在聖保祿醫院會診。

      提及結腸癌(colon cancer)這個名詞,似乎讓人覺得很尷尬,因此許多人都避而不談;但如果傾談之後能夠有助救命的話,就應該好好地談一談了。
任何人年過50都需要每年做糞便隱血測試,聖保祿醫院(St. Paul's Hospital,簡稱SPH)的大腸(colorectal)手術專家Dr. Carl Brown正致力推動公眾進行這種能夠及早救命的年檢。
      大腸癌是直腸癌(rectal cancer)、結腸癌的統稱,是目前北美地區癌症的第二號殺手,發生在6.5%加拿大人口身上的癌症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屬於直腸癌。但如果及早察覺,大腸癌其實是最易治療的,早期大腸癌九成可痊癒。不過,只有不足三成人有定期檢查的意識。
      Dr. Brown指出,教育是最大關鍵,“人們總是羞於啟齒,不願談及腸的問題,也怕涉及癌症這方面,如果能夠教育市民認識大腸癌的威脅與預防方法,就能夠改變他們的觀念。”
      他建議,年過50的人,應該主動向家庭醫生要求做大腸癌造影檢查(colon cancer-screening test)。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直腸癌和結腸癌病歷者,更需要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最有利檢查時期是在40歲,或者比近親確診有這種癌症時的年齡提早10年作檢查,總之越早越好。
      Dr. Brown認為,人們不去檢查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人們不察覺有患大腸癌的危機;其次是大腸癌初期是無症狀的,這樣就不知不覺地在病情深了、發現病症後才去求醫,沒有病症很難令人想到會患上結腸癌;最後一點是檢測需要收集糞便樣本,人們往往因為這個厭惡性的過程而不願查找真相。
      聖保祿醫院在大腸癌、發炎性腸道疾病及其他下消化道疾病方面成就非凡,並且以成為卓越的大腸手術中心而自豪。聖保祿醫院也是加拿大其中一家使用經肛門進行的內窺鏡微創手術(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簡稱TEM),以切除細小的腫瘤,這方法可以減少病人做大型腹部手術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聖保祿醫院已經進行了42項同類型手術,病人包括由本省、沙省,以至墨西哥市轉介而來。聖保祿醫院作為卑詩大學的教學醫院,不單為各外科醫生提供實習場地,更在腸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上居領導地位。
      查詢詳情,可以登入CCAC網頁http://www.colorectal-cancer.ca/en/,以及聖保祿醫院結直腸外科手術組網頁http://www.colorectalsurgeryphc.org/瀏覽。
      糞便隱血測試的程式受檢者會獲發一個收集糞便的容器,在家裏自行收集3次大便樣本,送交化驗室用顯微鏡觀察是否帶血。
      一旦發現有血跡象就表示患癌的機會極高,有需要進一步接受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會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由外科醫生和腸胃科專家執行。在排清腸道內的糞便後,醫生會把內窺鏡從肛門插入,順著直腸上至大腸的盡頭,檢查息肉或癌病變的跡象。息肉有可能會發展為癌症,所以盡快切除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