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糖尿病使詐 難識真面目
( 2009-06-25 )



同樣是糖尿病,可是卻有“多張面孔”,有時甚至連醫生也難以辨別。

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典型臨床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可是近來醫學研究發現,同樣是糖尿病,卻常具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多張面孔”讓人很難看清真面目。若按照以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習慣來診治,就非常容易誤診。

      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大不相同。由於糖尿病常伴有各種各樣的併發症,有些患者首先表現為併發症的症狀,因而其表現各不相同,據統計,有3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臨床症狀是不典型的。專家提醒以下幾種疾病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患者應該針對自身的情況加以區分。
      腎臟病 由於腎臟的細微結構發生病變,患者出現水腫、高血壓、腎功能不良等,很容易被誤診為單純性腎炎,而忽略糖尿病。
      神經炎 糖尿病會引起馬尾病變,雖然這種病例比較罕見,但糖尿病患者出現手腳麻木症狀的卻不少見,往往被簡單地診斷為神經炎,卻忽略了糖尿病。
      眼病 有些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地出現視力減退,視覺模糊,對遠或近的物體看不清或出現白內障、青光眼,並且發展很快,經過全面檢查才發現患了糖尿病。其實,中老年人視物模糊不清或視力減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引起的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通常糖尿病病程越長,眼疾越重。
      血管病 有些患者因極高的血糖引起高滲性昏迷,酮體引起的酮症酸中毒,酷似腦血管病。臨床上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嗜睡、呼氣中有爛蘋果味,到晚期時各種生理反射遲鈍甚至消失、昏迷。此外,有些患者因糖尿病腦血管動脈病變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膽石症 糖尿病患者膽石症發生率高,據研究,他們要比同年齡、同性別的正常人發病率高3倍。其原因可能與糖尿病患者膽囊排空不良、某些激素分泌失調等有關。
      實際生活中,糖尿病症狀常常是多種組合,甚至同時出現多種“面孔”。症狀越多,越應懷疑糖尿病是“元兇”。
      以上症狀從臨床角度看,並非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些已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因此,應該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嘴上功夫辦壞事
      患上糖尿病,大部分人都有主動注意飲食的好習慣。可是這些在患者間口耳相傳的“竅門”和“常識”卻並不一定是正確的。下面就一起看看哪些是我們想當然而產生的誤區。
      怕喝水 多飲多尿是糖尿病典型症狀。一些患者為了避免“多尿”,就害怕喝水,少飲水,這是一個很有害的做法。由於限制食物攝入量,糖尿病患者得自食物中的水量只有600到700毫升,而成人每天需要水量大約在2500毫升以上。
      南瓜、荔枝能降糖 南瓜能降糖的說法是從日本傳出的,其實,這是一種誤傳,沒有科學根據。而且還有實驗表明,糖尿病人每天吃一兩千克南瓜,血糖會明顯升高。
      專家提醒說,作為一種普通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吃些南瓜,但不能把它當作降糖藥來吃。荔枝也一樣,吃多了,不僅不會降糖,血糖還會更高。
      多喝粥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為飲食清淡,就選擇粥來代替正餐。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要盡量少喝稀飯,這是因為,粥容易消化吸收,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血糖,容易引起餐後的高血糖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對糖尿病的治療不利。
      多吃肉補營養 這個誤區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糖尿病患者的飯量要比正常人少,一些患者擔心米飯吃少了,營養不夠,就想多吃肉類來補充,有的還以為肉含糖少,不會高血糖。其實不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體內是會相互轉化的,肉、魚本身含糖不高,但它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會在體內轉化為糖。

      飲食宜簡單 餐餐多變化
       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病人應瞭解自己的血糖變化,且全程食用新起點天然素材“四無一高”:高纖維、無提煉油、無精製糖、無蛋、無奶。
      《中國時報》引述專家建議,糖尿病人熱量分配原則應為:醣類68%、蛋白質12%、脂肪20%,早、午餐各佔總熱量的2/5,晚餐佔總熱量的1/5。每餐之間可多做變化,但同一餐的食物不要太複雜。詳細的選擇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全穀類即未經加工的穀類,如全麥麵粉、糙米、燕麥片、小米等,其所含營養素比白米、白麵粉高出很多;
      二、選用天然,未經加工植物來源的油脂,不使用任何精製提煉油:如橄欖、黃豆、核果、種子及五穀類,除了提供人體所需油脂,還可獲得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E、纖維質、微量元素等。反之,精製提煉油(如沙拉油、橄欖油等),經過高溫或遇到空氣,會氧化產生自由基,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細胞老化或致癌、新陳代謝等問題;
      三、蔬果及核果、種子類的選擇:每天至少攝取一份以上深綠色或深黃色蔬菜,及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番石榴等;選擇優質的核果種子類,如杏仁豆、腰果、核桃、松子、芝麻、葵花子仁、南瓜子等。
      早餐午餐要豐富,晚餐要簡單,且需在就寢前兩到三小時以前用餐。盡量細嚼慢咽,每一口嚼30到40次,使營養素充份消化吸收。定時用餐,兩餐之間相隔4到6小時,且盡量避免兩餐之間吃點心或零食。攝取足夠的水份,但不要在用餐時、用餐後食用含水份過多的食物,否則會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
      用餐時,先吃鹼性食物(生菜、蔬菜或水果),讓它佔據胃的60%,再吃飯、麵包、豆類,每餐只吃八分飽。水果與蔬菜以不同餐吃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