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調理風濕病對症下廚
( 2009-06-12 )



對抗風濕病,并不一定非要變成藥罐子,也可以“對症下廚”。資料圖片

風濕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家人總想做點好吃的讓病人快點好,但又擔心這不能吃,那要忌口,常常無從下手。現在教你幾個訣竅,對正患者的症狀下廚,這樣既可增強病人的體質又可治療疾病,可謂是一舉兩得。

      風濕病說起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可是一旦患上,逢天氣變化就讓人十分痛苦。《楚天都市報》引用專家的話稱,其實對付風濕這“頑強”的敵人,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小心調理。
      急性期:清熱利濕吃木瓜
      發病急,關節腫熱的患者。這類患者體內往往多濕熱邪氣,食療要針對清熱利濕做文章,不要認為患者病重,需要大魚大肉來補養,往往適得其反。木瓜、薏米均有祛風濕、清濕熱作用,同時這些藥物都是屬於食物,口感很好,易於消化。
      製作方法:木瓜一個,蒸熟去皮;薏米100克、大米50克在高壓鍋中煮熟,悶爛成稠粥,可作為一天的食用量,根據口味既可當主食,也可加點糖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
      緩解期:祛濕滋補選羊肉
      緩解期,體質差,關節腫熱不明顯的患者。很多病人患病時間較久,體質虛弱,消瘦明顯,面色發黃,精神差,沒力氣。這類患者要注意在祛風濕的同時加強補養體質,選擇一些具有祛風濕和補養的食物來調養,比如羊肉、蛇這一類食物。
如果關節遊走疼痛,沒有明顯腫脹,可用黃桂枝蛇肉湯調養,原料採用烏梢蛇一條,生黃60克,桂枝9克,當歸12克。
      製作方法:先將蛇去頭、皮及腸雜,與黃、當歸、桂枝一齊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兩小時,至蛇肉酥爛為度,調味即可,喝湯食肉,隨量食用。
      對於關節怕冷,手足不溫的患者可以試一試當歸燉羊肉。當歸20克,鮮羊腿肉500克,料酒15克,蔥段6克,薑片6克,胡椒粉、味精、鹽適量,先把羊肉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熟,撈出,切成2cm×5cm見方的肉塊,與當歸同放入大碗中,並放料酒、蔥段、姜片、水,隔水蒸3小時。吃時撒上蔥花、味精、胡椒粉即可。
      風濕病的食療要對症,選食要正確。根據患者的症狀來選擇原料非常重要,一般而言,關節遊走疼痛的患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散之品;關節怕冷畏寒的患者,宜用胡椒、幹薑等溫熱之品而忌生冷飲食;關節腫脹者宜用茯苓、薏米仁等食品;關節發熱腫脹者一般是濕熱之邪交織在一起,宜食黃豆芽、冬瓜、絲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之品。另外,病程較久,體質虧虛的患者應選用黑芝麻、當歸、黃芪、羊肉為宜。

      對抗病魔 善用四種“兵器”
     
對抗病魔,藥物就如同兵器一樣,善用則能治病,濫用則會傷害自己。治療風濕病主要使用四類藥物: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二類是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三類是免疫抑製藥物;四類是生物製劑。只要善用這四類藥物,就等於是從扼住病魔咽喉,就能夠成功控制風濕。
      非甾體類抗炎藥,效果不好及時換。即消炎止痛藥學名。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胃腸道反應,嚴重者可出現潰瘍、出血等。合理使用抗炎鎮痛藥要依據每個藥物半衰期而定,用藥應強調個體化。一般藥物使用數日後即可生效,如服用足量3到4周後仍無效則應考慮換藥。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多發生於午夜至凌晨2時,故用藥可考慮早晨用量略減少,晚間加服一次。
      合理使用激素,利大於弊。很多患者在聽說要使用激素時都很恐懼,激素的副作用還包括消化道潰瘍等。其實,患者不應一味地認為激素弊大於利。臨床實踐證明,激素強大的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質量提高。當然,得到這些益處的前提是要合理應用。如果小劑量用藥有效,就不應大劑量使用,適用短療程的患者就不宜長期使用,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
      免疫抑制劑副作用需定期監測。第三類藥物是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又稱免疫抑制劑。該類藥可殺傷不需要的細胞,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變病程,阻止病變組織器官的破壞,同時有助激素減量。
      生物製劑,並非“神藥”。生物製劑主要包括抗t/b淋巴細胞及一些細胞因數的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的拮抗劑。該類藥價格較貴,但患者應切記這類藥也不是“神藥”,並非打上一針或輸一次液就能把病治癒,還要配合一些傳統的免疫抑制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定速撫摸皮膚 增強幸福感
     
快樂在哪裏?可能就藏在皮膚裏。科學家發現,以固定速度撫摸人體皮膚能夠引發愉悅感,這也許說明瞭親子與伴侶之間肢體接觸的重要性;溫柔的撫摸能借助愉悅的反饋機制,來延續彼此的親密關係。 
      研究指出,如果以每秒四至五厘米的速度撫摸人體皮膚,就能刺激C神經纖維(C-fibre nerves),把愉悅訊號傳送至大腦。如果撫摸過慢或過快,則無法活化此種神經纖維。實驗也發現,此種神經纖維只見於有毛皮膚,因此撫摸無毛部位如手掌心,即不會有愉悅反應,正確的撫摸速度與部位乃是關鍵。研究者表示,令受試者感到愉悅的撫摸速度與母親安撫嬰兒的速度相同,也與伴侶間愛撫的速度無異。他說,這種維持親子或伴侶關係的觸覺是一種演化機制。這些結果,是科學史上首次證明愉悅感與周邊傳導神經編碼的關係。



治療風濕的藥品繁多,各有利弊,患者需要根據病情和自身情況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