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癖癮是社會“慢性病”
( 2009-04-10 )



溫市中心東端染有癖癮的人很多。網上圖片

卑詩省醫學會最近提出一份題為《採取步驟改善卑詩省癖癮護理》的報告,指出卑詩省400多萬人中,有吸毒、酗酒癖癮的人,和加拿大全國一樣占十分之一,為數40多萬人。其中的33000名吸毒者和11750名無家可歸者,不少人還是精神病患者。

      報告估計,癖癮者每年給卑詩省政府造成60億加元的財政負擔,因此要求把吸毒、酗酒癖癮列為慢性疾病,納入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以減少社會成本。報告說,政府應當懷幫助和憐憫之心,像對待糖尿病和癌症那樣,承認癖癮是慢性病,在公共醫療範疇撥款予以治療。但報告沒有把本省約70萬吸煙的人和16萬有賭癮的人,列為癖癮者。
      這個報告的立意是好的,反映出醫學界悲天憫人的情懷。報告的草擬者顯然認為,癖癮不是複雜的社會問題,而是單純的醫學問題。報告提出了10項建議,促請省政府在2012年前,增加600個新的癖癮治療床位、240個新的戒毒間,幫助那些願意戒毒的人。在醫生們心目中,大概只要把癖癮當作慢性病來治療,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但造成吸毒、酗酒癖癮的根源,並不是病毒、細菌、遺傳等因素。而絕大多數人在成為吸毒者、酗酒者之前,也不是精神病患者。無數事實已經說明,癖癮問題主要是外在的後天社會環境造成的,每個癖癮者的個案都有獨特、複雜的社會、家庭、心理因素。
      因此,一刀切地把癖癮說成是慢性病,理據並不很充分。不然,醫學上不是早就該有“吸毒症”、“酗酒症”了嗎?報告沒有把另一個典型的癖癮——煙癮,以及賭徒的賭癮納入“慢性病”範疇,正說明這種“慢性病”並沒有經過嚴格的醫學科學界定,大概連醫生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相信在多數加拿大人心目中,吸毒、酗酒是社會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某些引領輿論的社會精英對吸毒行為過於寬容,各級政府對毒販打擊不力,早已飽受公眾詬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政府不惜違法、違憲開設溫哥華毒品“安全注射屋”,每年濫用納稅人數百萬元金錢,為吸毒者提供免費毒品、嶄新的注射針筒和“安全”的注射毒品場所。而政客們對相對成本低、具有釜底抽薪之效的強制戒毒措施,卻沒有膽量立法予以實施。因此,癖癮者自己既深陷毒海無法自拔,社會又不能給予真正的戒毒治療。
      這樣的長期癖癮只能是社會的“慢性病”,而不是醫學的慢性病。
      如果按照卑詩省醫學會的建議,專門為癖癮者增加數以百計的床位,卻又沒有強制戒毒等嚴格措施跟隨,那豈不等於為吸毒者設立了更多、更舒適的“安全注射屋”?屆時只怕吸毒的大爺們可以長期托庇,好吃、好喝、好住,享用“安全”毒品,慢慢調養癖癮“慢性病”了。而社會付出的成本,將是遠遠超過60億加元的天文數字。
      卑詩省醫學會的報告並沒有估計,把癖癮當“慢性病”治療、護理需要多少銀子。顯然醫生們對如此大的“善事”將來會如何開銷,心中也是無底的。
      卑詩省5月份的省選已經逼近,省衛生廳長卜佐治一方面表示,當局傾向承認癖癮是慢性病;另一方面又說,癖癮並不是單一的問題。
      本省的公共醫療系統是在治療精神疾病的同時,治療癖癮問題。看來,當家知道柴米貴的省自由黨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比卑詩省醫學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