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省錢潮流 A貨走俏
( 2009-04-10 )



金融海嘯壓制了民眾的消費意慾。新華社資料圖片

金融風暴下,如何既省錢又可維持一貫靠奢侈品支撐的體面,實在是一件令時尚人士頭疼的事。經濟放緩,奢侈品的粉絲帶旺了二手名牌店和租賃店的生意。而對於普通消費群來說,A貨與“山寨製造”無疑是另一個更經濟的選擇。

      尤其是去年加拿大歌星席琳.迪翁借開演唱會之機,在上海狂掃50多件A貨,並導致A貨小店被勒令關門的事件,更令不少A貨消費者自覺得意:大牌明星尚且如此,何況我哉?
      除了如山寨工廠等明目張膽的模倣者,一些如ZARA、H&M、MANGO這樣的“正規軍”,他們和大牌之間的較量或可稱為“藝術拷貝”,正藉金融海嘯的東風,如火如荼地進行。

      A貨重鎮倣真度100%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福建省內有一個A貨重鎮,主營“高倣真”運動鞋和皮包類,號稱精倣程度百分之百。該市鞋商的網絡廣告見諸一些非主流網站,各大網城與實體店可見其蹤影。曾把生意做大的A貨老闆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開店,遭發現追查,以賠款10萬元作了結。
      當地人說,做A貨是他們最拿手的生意,耐克、阿迪達斯的新款運動鞋不僅可以倣得亂真,零售價只有200元左右,甚至質量也相當好;皮包更可接受來樣倣製,許多還是外商直接訂貨,銷往他們的市場。 
      一名在廣州東川體育用品城賣鞋的青年顧客,他直言剛買的一雙阿迪達斯運動鞋只需250元,但他不介意。因為腳上的一雙花花公子剛剛穿壞,也是兩年前花200元在這裏買的,“平常穿穿都很好,款式不錯,感覺也可以。現在不是金融危機嘛?家裏給的零花錢都減少了……”在淘寶網也有店家售賣幾可亂真的名牌皮包。店家透露,這種僅售40元的錢包是他們工廠過去接該名牌訂單做剩余的尾貨,因此倣真程度極高。
      
      賣A貨似做“地下黨”

      有人笑稱,現在賣A貨的店家比過去的地下黨都要謹慎,進門先要暗號式的身份確認,是熟客才放入。進來以後方知天地廣闊,A貨往往藏匿於普通人很少留意的小洋樓、居民區,甚至機關單位的深宅大院。去年席琳.迪翁光顧的那家小店就位於一個弄堂深處的某洋樓內,若不是天后行蹤樹大招風,此地確實很難曝光。

      二手貨大行其道
      電子發燒友唐先生,每個月都要逛一兩趟位於廣州的大沙頭二手市場。這個二手市場規模較大,集中了四五千個檔口和租戶,滿足了他娛樂和購物的基本需要。從閱讀網上購物攻略開始,幾乎每個檔口唐先生都會走一遍,各類櫃台從售賣小玩意如十幾二十元的攝像鏡頭,至售賣大器材如萬元上下的著名二手長鏡頭照相機,都令他流連忘返。 
      日前他就帶兩個香港同行到了這個淘寶場。攝影師JOEY想買一套二手三腳架,她興奮表示“在這裏購物真便宜,八成新二手相機也只有行貨價的一半,就算搭上路費、住宿、交通,也比香港便宜得多。”
      同行的Michelle想買手機充電電池,一櫃台的老闆娘直接發問:“要山寨、國產的、高倣還是原裝?”這之間的價錢相差較大,山寨就是“假貨”,可以應付急用,但什麼時候壞說不定,價錢只要幾十元;國產有的質量好,接近原裝水貨水平,價錢在一兩百元內;高倣就很簡單,原裝A貨,價錢和國貨相近,為迷信外單的人配置;原裝電池則是原廠正裝,不過要三四百元。
“真是豐儉由人!”Michelle感慨地說,“甚麼人都能在這裏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精明族小店淘寶
     
廣州人梅小姐經常去上海出差,作為一名熱愛時尚又自詡購物精明的女子,她絕少逛地標式的大商場,也不愛去上海青年熱捧的七浦路批發市場。梅小姐鄙視七浦路,指它如廣州的上下九,去了壞品味,要去就去不為人知的“小店”。
      梅小姐的第一次A貨經歷,是朋友介紹的一家名叫“Seven”的服裝店,稱可買到她想要的輕薄羊絨長款毛衣。結果她費盡周折,才在一家賣豬手的燒臘店旁邊發現了這家打“玉石平賣”招牌的“Seven”。
      雖然店內出售的毛衣都被徹底剪標,無法識別原品牌、面料、碼數、原產地等,但憑多年買衣經驗和手感,梅小姐覺得物超所值,最後淘到4件毛衣戰利品,總價約1600元,“還超不過在廣百買一件標價2000元的短款毛衣,太值了。”梅小姐興奮異常。

      A貨分兩種
     
其一,“外貿跟單”就是倣貨,分超A貨、A貨、B貨、C貨等,是廠家按照外商的款式和做工自己加工來賣的。當然也有用外商遺留下多余的面料和標識,廠家再加工出來。跟單與原單相比,做工、面料沒外商要求那麼高。
      其二,“外貿剩單”指外商訂單後,廠家為防有殘次品,製出一定的余量產品,就是外貿剩單,也稱原單余貨。被拿走的均為正品,余下來的雖然是一樣的貨,因沒有授權,均不能按正品賣。代工的廠商就低價處理,也就有了剩單和正品價格上的差別。
      在中國,購買A貨的通常有兩類人:一類人只要樣式好看,做工精細,價格公道,而對印在上面的那幾個英文字母及其背後品牌的文化完全沒有概念;另一種人則經常翻閱各種時尚刊物,深受奢侈品的影響,但是不知道自己何時有閒錢購買。對於這些人,價廉物美的A貨理所當然成為平衡矛盾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