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彙豐股價暴跌 港人傷心
( 2009-03-19 )



3月9日匯豐股價跌至33港元。一個香港市民表情驚愕。

      彙豐股價暴挫既傷股民之心,也打擊香港市民消費的能力與信心,更可能波及香港企業對前景的信心,加快企業收縮、裁員步伐,此對正在下滑的香港經濟,絕對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香港有數以萬計的股民同彙豐控股這頭“大象”廝守超過30年,特別是老一輩股民,在彙控身上獲益不少。在那一代股民心目中,彙控就是一個不倒的神話,很多人都將彙豐控股的股票視作儲蓄、退休金和子女教育基金的一大來源。

最憂香港經濟重創
  彙豐失守40港元關口,令小股民心驚,不料在收市競價時段,其股價更由37.7港元,3月9日急挫至33港元,小股民嚇呆之余,欲哭無淚。彙豐股東固然心身皆傷,香港經濟只怕也受重創。
  其一,消費能力大受打擊。彙豐股價由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前約120港元,只半年時間內更劇挫至33港元,市值蒸發逾1萬億港元,市場估計彙豐股權約有30%由港人持有,那香港股民因而蒸發了的財富達3000億港元之巨。其二,消費信心大挫。環球金融海嘯雖然引爆了雷曼迷債炸彈,令到不少港民受創,但相比之下,金額不過300多億港元,受損人數也有限,所以市民其實不大感受到海嘯在歐美造成的震撼與破壞有多沉重,也是香港消費至今仍見熱鬧的原因。
彙豐純利減七成
  彙豐控股2008年度純利銳減70%,僅得57.28億美元,即約446億港元,為此彙豐銀行宣布將發行新股,集資近180億美元。而這次“世紀配股”也牽動了萬千股民的心,不但有香港富豪抱團力挺,許多小股民也表示願意供股。
彙控北美虧蝕千億港元
  據《星島日報》報道,2007年下半年實際已出現虧損,更是彙控有史以來罕見現象。北美業務去年便虧損約1209億港元,當中包括為早年收購彙豐融資業務作出827億港元巨額商譽減值。展望未來,彙控相信今年面對的困難有增無減。
  撇除北美洲業務,該集團各地區業務均錄得利潤。當中,正呈衰退的歐洲業務,受惠於出售法國地區性銀行及自有債券公允值入帳的影響,令當地的去年度的稅前利潤仍升26%,如果不計債券公允值入帳因素,則稅前利潤下跌26%。
  亞洲業務方面,期內稅前利潤跌11%,主要受香港利潤下跌26%所累。香港以外的亞太其他地區,稅前利潤仍上升27%。拉丁美洲的稅前利潤則跌6%。按業務分類,除個人理財業務外,各業務也有利潤。個人理財業務虧損約109億美元。
彙豐拒絕政府注資
  雖然出現巨額虧損,但是在過去半年內,彙豐曾先後兩次明確表態,拒絕參與政府援助計劃。2008年10月,英國財政部推出第一輪救市方案,即銀行業的財務援助計劃,將為英國銀行業准備2000億英鎊以強化其資源,並允許它們重整財務,同時維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撐。
不發盈警被質疑
    彙豐控股業績遠遠低於市場預期,但事前無發出盈警,令該行的管治水平再受質疑。即將在今年5月退休、現為彙控旗下恆生的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3月4日表示:“發不發盈警是由彙控董事會決定,我很難明白他的理據。”他續稱,彙豐盈利減少,主要受商譽減值影響,不計此因素,並不是下跌很多。

港人與彙豐情結
  在香港,你可以聽到流傳的關於彙豐控股的順口溜:有人用“有買貴,無買錯”來形容買入彙豐的選擇;也有人用“聖誕鐘,買彙豐”來形容彙豐股價總會在每年的年底前為投資者送去聖誕的“花紅”。
“聖誕鐘 買彙豐”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它在十九世紀乘搭一艘慢船前往中國,當時英國的勢力正是如日中天之際,當1865年它在香港創立的時候,只比香港開埠晚了23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曾在一篇文章裡這樣描述彙豐控股在香港發展的歷史,稱每一個老香港人血液裡都有一股濃濃的“彙豐情緣”。
  雖然這股情結隨歲月的流淌以及越來越多華資銀行的崛起而變得日益淡漠,但是,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彙豐“忠實粉絲”。
  一個在香港業內廣為流傳這樣的說法:某日,有老板召集員工開會,問手頭沒有彙豐股票的人請舉手,環視台下,無一人舉手;然後老板再問,買彙豐股票沒有虧損過的人請舉手,眾人相視苦笑,但還是沒人舉手。雖然這個段子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考證,可以看出,香港這個700萬人口的城市,彙豐的一舉一動實“牽一發而動全身”。
  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持有或者曾經持有過彙豐控股的股票,而且對它有濃厚的感情。有專門研究本地銀行的分析師表示,指出彙豐控股的投資者有一些特色,其中之一是包括極多香港散戶,當中不少是數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這些“忠實粉絲”不為短炒投機,有些人希望以此保值抗通脹、有些人是靠收取股息來應付退休生計,還有些則是為下一代投資作為成長或教育基金。
  而在不少香港人心中,更覺得彙豐控股是自己的銀行,與自己共度“獅子山下的歲月”,這股投放在彙豐控股身上的感情,過去也曾帶來過不俗的回報。
  香港人對彙豐控股的鐘愛不止於此:因為香港沒有中央銀行,因此作為傳統央行主要職能之一的鈔票發行,香港政府只得授權商業銀行負責。而長期以來,彙豐控股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發鈔行,由於發鈔的印刷費是由外彙基金承擔的,發鈔銀行因此等於享受“免費廣告”,對其商譽價值可謂“不可衡量”。
  除了是發鈔行之外,彙豐控股更與港府關系密切,長期以來是港府的主要往來銀行。香港政府的外彙和財政儲備管理和政府的現金收支,主要由外彙基金和庫務署分別承擔,再由這兩個機構與有關銀行往來。據估計,港府存於各銀行的款項中,彙豐控股要占一半以上。
  此外,從六十年代以來,彙豐一直受港府委托擔任“最後貸款者”角色,有責任向受不利謠言困擾的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援助,或有需要時以注資方式拯救有關問題的銀行,同時,還可以向資金緊張的銀行體系注入資金,為當日同業市場收市後缺乏頭寸的銀行提供隔夜信貸。雖然,後來這個角色被逐漸取代,但是,籠罩在彙豐頭上的光環依然沒有完全褪去。
  除了普通投資者追捧彙豐控股外,香港的超級富豪也對該公司情有獨鐘。包括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劉鑾雄在內的富翁,此次不僅紛紛表示會為持有的彙豐控股股票全額配股,而且還決定以私人身份做彙控配股的“分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