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地人購房不能穩定房價
( 2008-01-17 )
關於外地人拉高城市房價的推論從來就沒有消停過,比較著名的有兩個觀點。其一,建設部某負責人認為北京房價高,“外地人”是一大主因;其二,首都經貿大學一博士提出“對外地人和本地人購房實行差異房價”。顯然,這兩個觀點都把“外地人”看成房價上漲的“替罪羊”。
上海市最近提出“市房地、發展改革、公安等部門要研究制定以居住證制度為核心的來滬人員購房政策,合理引導跨地區購房。”
此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不可否認,“外地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房需求,甚至還有個別外地人以炒房為業。但是,這不能成為限制“外地人”購房的理由。城市的管理者更應該理性分析房價上漲的原因,並認真檢討自己在房價上漲中扮演了甚麼角色。
決定房價漲跌的最終因素是供需關係,而供應不足則是因為城市管理者存在土地供應不足、打擊囤地、囤房不力等問題,影響供應量造成的。從需求角度來說,房價高也不是“外地人”的“罪”,如果要追究原罪的話,筆者認為“罪”依然在城市管理者自己。
城市管理者為了加快城市化進程,為了創造更多的GDP,就需要更多創造者,而城市的本地人一方面無法勝任工作,另一方面不願意去做些工作,因而城市就以各種方式(比如藍印戶口)吸引“外地人”來“填空”。如果城市管理者只讓“外地人”為自己創造價值,而想把“外地人”推到真空中去生活,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因此,限制“外地人”買房不僅穩定不了房價,而且還有很多負面效應。如果限制“外地人”買房,只會促使本地人去炒房或者更多地去佔據房源,以便通過出租房屋來獲利。
在供應和需求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房價並不一定如城市管理者所預料的那樣會穩定。
上海提出“限制購房”政策,引起巨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