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決戰玉皇頂
( 2008-01-11 )



“萊蕪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萊蕪市萊城區辛莊鎮石灣子村。

萊蕪戰役(四)
     歷史上著名的古馬陵道,就從這裏穿過。
     據說清朝的著名軍事將領曾國藩也曾在此居住過。指揮大隊清軍人馬,沿著這條古道,殺向位於博山的起義軍。蒲松齡走過的數百年後,青石關風貌還是依舊。險要的地勢使這裏成為伏擊戰的極好戰場。1946年2月19日下午,擔負伏擊國民黨77師的華野部隊,開赴和莊、普通附近四周的高地上設伏。這次部署以4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來取對手一個師,許多指戰員都知道,他們是碰上了塊硬骨頭。
     國民黨77師隸屬於73軍建制,是老兵較多、戰鬥經驗豐富、全副美械裝備的蔣介石嫡系部隊。內戰爆發後,該師殺入蘇北解放區,與華中野戰軍頻繁交手,從來沒有吃過大虧。進入山東戰場後,會同其他部隊先後攻克數縣,解除了濟南孤立的局勢。
     1947年2月19日,王耀武判明華野攻擊萊蕪意圖後,急令該師迅速南下增援,歸還73軍的建制。師長田君健不敢怠慢,當日即率手下三個團緊急南下,準備於次日晚間進抵萊蕪城會合全軍。田君健的行動確實是迅速,但他不會想到,24小時後,即將炸響在他和他的部隊頭上的奪命驚雷。20日上午9時許,77師的先頭部隊遠遠地出現在青石關口。自認為本身就是重錘,壓根就沒人敢打他們主意的77師,按照行軍縱隊一路急行,竟比華野估計到達的時間提前了4個小時。
     趴在埋伏陣地上凍了一夜的華野8縱22師65團2營營長鹿正明,在望遠鏡中看到了等待的對手正在向自己的陣地急行而來。營長鹿正明是土生土長的萊蕪人。抗日戰爭時期就在家鄉周圍作戰,在當地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他率領的2營被派作8縱的先頭部隊駐守王家莊一帶。
      11時許,當77師的先頭部隊進至王家莊時,三發紅色的信號彈同時升空。鹿正明率領的先頭營2營打響了萊蕪大戰的第一槍。突然襲擊打得對手人仰馬翻。華野官兵幾乎是跟著子彈一起沖出伏擊陣地,很快插入了對手行軍縱隊的縱深,切斷了前衛與後續部隊的聯繫。整個戰場硝煙瀰漫,手榴彈聲、槍聲、喊聲響成一片。戰鬥打響5個小時後,77師的主要人馬都被壓縮到了玉皇頂、燕子山及其附近和莊、普通兩村內。此時已是下午4點。
      和莊,是燕子山下的一個並不起眼的村莊。如果不是60年前發生在這裏的那場戰鬥,和莊的名字也許很難被外界人所知道。上個世紀的那一天,倉促進入莊內的77師把老百姓家裏的門板桌椅床架板凳都搬出來,臨街壘成簡易工事,拼死抵抗。並不時組織反衝擊。但華野的突擊部隊運用穿插戰術,頃刻之間把莊內的守方分割成數段。
       華野25師前沿指揮所向縱隊司令員許世友報告說:“進展順利,打起來和整訓時演習差不多。”玉皇頂位於和莊以東,是當地最高的制高點。站在頂端,可以俯瞰方圓數十裏的範圍。山頂有座年代久遠的禹王廟。傳說是過去當地百姓求雨的地方。當日l6時許,77師的後衛團按照田君健的命令,佔領玉皇頂及和莊西北高地時,發現華野在此早已有了伏兵。一場爭奪這些山地的戰鬥正式打響。
      77師後衛團為了集中火力攻擊,使用了美式化學迫擊炮、火焰噴射器。高溫翻卷的火舌一遍又一遍地舔過整個山頭。很難有人能在這樣的煉獄中生存下來。黃昏時分,77師後衛團的士兵踏著燒得焦黑的土地,攻佔了玉皇頂的主峰。玉皇頂一丟,就意味著喪失這一戰場的主動權。因此18時總攻開始後,華野部隊組織了猛烈的反攻,又奪回了陣地。然而,對手也不示弱。在縱橫不過100余平方米的山頂上,雙方往返爭奪。得而複失,失而復得,屍體填滿了戰壕,鮮血浸透了土地。華野方面擔架抬下來的,大部分都是燒得焦黑的烈士遺體和傷員。
      戰鬥進行到晚間,77師師長田君健見各戰場的情況極為不妙。此時,他的指揮所設在和莊村南邊一個叫將軍墳的地方。田君健認為是“將軍墳”這一地名給自己帶來晦氣。於是,這位師長在四處戰鬥正緊張之時,竟放棄對前沿各陣地的指揮,跌跌撞撞地將指揮所撤回到和莊。
      誰知和莊陣地上的情況更是糟糕。華野各路人馬從四面八方射向和莊的照明彈及各色信號彈的光焰交織在夜空,形成了一張籠罩和莊的巨大的火網。混亂的景象使田君健意識到77師大勢已去。在與李仙洲最後一次通話懇求增援部隊遭到回絕後,田君健集中兵力轉移到距和莊西北4公里的高山樵嶺,實行固守待援。
      走投無路的國民黨士兵紛紛在火線上成群結隊地自動投誠。其余還對逃返博山抱有一線希望的官兵,于拂曉時分拔腿向東北方向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