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激戰小曹村 雙方傷亡大
( 2008-01-17 )



萊蕪戰役(五)
華野指戰員乘勝追擊,四處捕捉俘虜。
某部三營衛生員宋登峰在戰場上隨隊衝鋒。一場戰鬥打完後,別人負責押送俘虜和槍械撤出戰場,他負責指揮擔架員把傷員送往後方。在等待擔架的幾個小時後,宋登峰發現周圍除了自己和兩個傷員外已經沒有了自己人的身影。但宋登峰沒有逃走,並安慰緊張的戰友說他們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等華野部隊再次衝殺過來時,與大隊人馬會合的宋登峰不僅保護好了兩名傷員,還押解著8、9個俘虜,並气喘吁吁地抱著一堆繳獲的美式步槍。那一年,衛生員宋登峰剛剛19歲。戰後,加上他在此之前單人俘獲對手一個重機槍班的出色表現,宋登峰被所在部隊評為“救護模範”的光榮稱號。淮海戰役結束後,宋登峰當選為華東軍區戰鬥英雄。這枚看似有些簡樸的紀念獎章,陪伴了宋登峰的一生。
率領殘部守在樵嶺上的77師師長田君健,沒有實現他黃昏時向博山方向突圍的計劃。在華野部隊于下午5時發起的猛烈衝鋒中,除副師長陳運武率領殘兵敗將300余人在邊戰邊逃的情況下敗歸濟南外,陷入孤軍作戰的77師全軍覆滅了。
混戰中,幾個小時前還在發泄對上司指揮一肚子怨氣的師長田君健中彈死了。有說是他被擊斃,也有說他是在絕望中自殺。他最後留給部下們的話是:“這次作戰,簡直就是盲人騎瞎馬,是瞎子跟明眼人打架,拿命來開玩笑”。
其實,77師陷入包圍後,集團主力的指揮官李仙洲等人並不是壓根就不想提供任何救援。一是他認為77師之所以陷入羅網,乃是王耀武直接越級下令調遣南下的,並非是自己的失誤。二是他正面臨著一個更擔心的情況,華野部隊大隊人馬已經兵臨萊蕪城下。
萊蕪城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的東麓。20日夜晚,和莊方向圍殲77師正在苦戰,華野其他主力部隊也按照計劃全線發起攻擊。萊蕪城的李仙洲總部及73軍自然是各路攻擊目標中的重中之重。
國民黨第73軍為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原所屬第十八軍改編。中將軍銜的軍長韓浚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與李仙洲為同校同期同隊同學。抗戰勝利後,該軍曾受美軍軍事訓練並全部改為美械裝備,成為國民黨的10個美械裝備軍之一。
  當年雖然小曹村不大,卻是國民黨軍的防守的重要陣地。在反復的激戰中,守方也付出沉重的代價。連長與指導員及兩個排長都在戰鬥中相繼傷亡。官員只剩下帶傷的一排長王國棟,這位1941年參加新四軍的老戰士此刻自動擔負起了指揮全連戰鬥的任務。隨著一連的傷亡越來越大,陣地也在逐漸縮小。
戰至中午,指揮者下令分散在村外的所有人員退入小窪村內。全部集中到兩所房子裏,繼續頑強地固守著。致使國民黨軍的上千人馬就像被釘子釘在了小窪陣地前,無法前進一步。因為只要村莊裏還在射出子彈,就意味著李仙洲集團北上突圍此路不通。
其實,由於華野各路部隊的部署已基本到位,上級已下達撤出小窪陣地的命令。但連續4次派出的通訊員都犧牲在途中,仍在苦戰的一連指戰員們對此一無所知。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遲到的撤退命令終於被通訊員盧學林送到。第一連在小窪陣地上頂住了十倍於己的對手10餘次猛撲。為華野大軍排兵布陣、最後合圍對手的戰役全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戰後,華野—縱一師一團一營一連的指戰員,獲得了“人民功臣第一連”的光榮稱號。經過一天一夜的緊張戰鬥,華野部隊萊蕪大戰計劃的第一階段即將勝利完成。然而,北面的吐絲口鎮的爭奪戰卻出現了意外,致使這場大戰懸念產生。
吐絲口位於萊蕪城北28華里處,明水和博山通往萊蕪城的“Y”字形路交叉點的中央。濟南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對吐絲口的戰略地位十分清楚。
萊蕪戰役即將打響前夕,王耀武用富有守備經驗的新編36師接替了防務。陳毅、粟裕等華野領導也清楚吐絲口的重要。拿下它,既可南斷李仙洲集團的退路,又能北堵濟南方向的增援。
戰鬥一開始,由於偷襲行動暴露,突擊部隊迎頭撞上了守方的猛烈阻擊。就在指揮部調整部署時,天已大亮。吐絲口鎮首戰之夜,雙方打成了僵局。
由於前夜的進攻受挫。縱隊首長下了狠心,決定集中兩個主力師,總計超過對手至少6倍的兵力發起進攻。但第二夜進攻雙方還是打得難解難分。戰至22日黎明,吐絲口仍然沒有全部攻下。
焦急的華野指揮部不斷催促,要當夜徹底解決戰鬥。下午16時,第三次攻擊戰鬥再次打響。攻方按照上級命令要攻如猛虎,盡快拿下這塊硬骨頭。守方按照上司命令要守如泰山,死保這條撤退的生死路。戰鬥的風暴,席捲著震顫的吐絲口。
守軍從地堡和槍眼射出的超近距離的交叉火力,往往彈不虛發,令進攻者非死即傷。日後國民黨方面所做的戰鬥總結裏,也認為吐絲口“戰況之慘烈前所未有”。攻方雖然調用部分火炮等重武器,但由於作戰距離實在是太接近了,炮彈炸開的彈片同時也覆蓋了自己的弟兄。造成一些誤傷後,提心吊膽的炮兵不敢再輕易發炮。眼前的這座不大的關帝廟所在地,60年前曾是一座高牆深院的大型關帝廟。當時守軍曹振鐸的師指揮所就設在這裏。是防守的核心陣地。
拂曉前,當華野部隊在漫天的濃煙烈火中終於打到這裏時,卻發現周圍高高的廟牆,幾乎是一道很難逾越的生死線。守軍集中在這裏的輕重武器,把往日只有飄飄香火的關老爺之家,變成了向四周噴射死亡的奪命地獄。眼看著一批批自己的士兵淌著鮮血被擔架抬了下來。一線的指揮員都急紅了眼。
這時,大量的攻擊部隊擁擠在狹窄的街道上,幾個團兵力的攻擊正面不足300米,眼看著天將大亮,對方更猛烈的炮火和轟炸就要到來,情況非常危急。又熬過整整一夜的司令員王必成下令停止攻擊。
第三夜的吐絲口激戰,以雙方再次形成前沿對峙狀態而告結束。從這個意義上講,吐絲口攻堅未果,可謂是歪打正著。軍長就是在這場大戰中,充滿戲劇化的特殊人物——韓練成。
突圍的那天清晨,韓練成與李仙洲一同前往城外的部隊結集地。半路上韓練成忽然想起了甚麼,說是要去找手下的一個團長。並且不顧李仙洲的攔阻,轉身又進了已兵去城空的萊蕪城。韓練成的舉動令李仙洲有些莫名其妙。等到他來到集合場清點部隊時,得知韓練成聲稱要去找的那位團長早已率隊在此等候出發。而韓練成卻一走不見了蹤影。
等來等去,出發時間已經拖後了兩個多小時。滿腹狐疑的李仙洲只好下令開拔了。1973年,獲特赦後的李仙洲受到黃埔軍校時的老師周恩來的接見。當周恩來問李仙洲有甚麼要求時,李仙洲一不提工作,二不提家庭,提出的就是萊蕪大戰的關鍵時刻,46軍軍長韓練成的失蹤之謎。
韓練成是寧夏固原縣人,出身貧民家庭。從軍後在西北軍中升任團長。1935年考入南京陸軍大學。以其精明強幹得到蔣介石的好感和重用。抗戰期間,他被蔣介石調到重慶任侍從室高級參謀。抗戰結束後,韓練被任命為46軍軍長。
國民黨第46軍是原桂系王牌軍。軍中的3個師長,都是桂系首腦白崇禧的親信。因為官兵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廣西人,非蔣介石嫡系的46軍實際上為白崇禧的外甥188師師長海競強所掌握。1946年8月,46軍執行進攻解放區的命令到達山東後。反對蔣介石內戰政策的韓練成秘密與中共建立了正式關係。
萊蕪戰鬥開始後,接到李仙洲火速增援命令的韓練成採取了遲走緩進的辦法。早晨開始出發,走了近—天的時間卻只前進了7公里。韓練成要給華野留下阻攔他的機會。2月21日深夜,就在華野各參戰部隊按照命令,在萊蕪城外抓緊部署的時候,正在萊蕪城裏坐臥不安的李仙洲,也接到了王耀武發來的命令他著即率軍北撤的緊急電報。其實李仙洲這幾天也在盤算。他與73軍軍長韓浚都認為,既然決心撤退,就應該連夜立即開始行動。
韓練成卻站了出來。他以自己的部隊已同對手糾纏住了,一時無法脫離為藉口,堅持把時間推遲到後天。會上最終聽從了他的意見。其實,韓練成的心裏正在緊張地思考如何邁出關鍵的一步。由於他無法掌握全體部隊,起義也就無望。最後他同意了華野聯絡員提出的見機躲避起來,使其部隊失去指揮自亂,以利消滅的主意。
他的一小隊人馬藏在城內的地堡裏,同時派人出城找華野部隊接應。韓練成則回到前線指揮所與李仙洲一同出發。後面就出現了這位聲稱找人者自己失蹤了的故事。滿腹狐疑的李仙洲正率軍奔波在突圍路上的時候,韓練成已在華東野戰軍前線指揮所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日後周恩來對李仙洲提出的萊蕪之戰的疑問,給了一個含蓄卻又意味深長的答復:“韓練成同志就在北京,你們可以相見。”終於解開謎團的李仙洲,卻至死再也沒有去見韓練成。
22日中午,華野指揮部得到了李仙洲集團決定向吐絲口方向突圍的重要情報。粟裕聞訊不由得一驚又一喜。他驚的是吐絲口還沒有被完全攻下,如果李仙洲集團真的與吐絲口守軍會合後全身而退,那華野大軍這場穿梭數百里的南征北戰,就極有可能成為竹籃子打水。他喜的是由於李仙洲集團突圍,困擾他的如何攻克有高大城牆的萊蕪城的難題,已經不解自消了。一個如同“十面埋伏”一般的大膽計劃在他的腦海中迅速形成。
而難的是萊蕪城距離吐絲口只有區區14公里。對擁有機械化運輸手段的國民黨軍隊來說,幾乎邁腿就到。因此,一切的前提是吐絲口的大門絕不能敞開。正在吐絲口苦戰的六縱必須分兵兩面作戰,堵住北去之路。
十面埋伏
當時萊蕪城到吐絲口之間有兩條間隔二、三公里的平行公路。公路之間地形低窪泥土鬆軟,難以行車。只有在張家窪一帶有一條蜒蜿曲折的港裏河橫穿公路而過,河堤上可構築阻擊工事。
入夜,在零下十幾度的凜冽寒風裏,完成各項戰鬥準備的戰士們緊伏在阻擊陣地上,等待大戰的到來。在華野指揮部裏,陳毅、粟裕等也沒有合眼。在他們的緊急部署下,華野各縱隊已相繼集結到萊蕪城附近,向對手包圍而來。萊蕪城中李仙洲的指揮部裏,也是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