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南海一號想起 海底尋寶 寶物何價?
( 2008-01-31 )



中國的瓷器世界聞名,當中以出自官窯的最具價值,圖為“南宋修內司官窯三足爐”,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傳世品。

中國二○○七年文化界最後一件大事應屬南海一號重見天日。經過了考古學家和技術人員二十多年的努力,這艘宋代商船終於離開了沉睡千年的廣東省陽江海域,背負無數的秘密,重回人間。 

    早在1987年,考古學家已經勘探到這艘長眠深海的古船。據初步分析,南海一號是南宋時期運送外國訂製瓷器的貨船,約30米長、10米寬,是迄今發現最大、保存狀態最完整的宋代船隻,是中國考古界的重大發現。要把南海一號的謎團一一解開,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過圍繞船上“寶藏”的報道和猜測卻已是鋪天蓋地,許多人急不及待放話指船上的瓷器和其他物件都屬國家一級文物,總值超過千億元,價值等同兵馬俑,勢將帶動海撈瓷價格飆升云云,一時間消息滿天飛,“炒”個不亦樂乎。最後,一些專家按捺不住,通過中國內地媒體公開質疑此等說法,更直斥這樣的估價將會是國際笑話。
    筆者對瓷器認識甚為膚淺,對水底考古更是一竅不通,不敢妄自作出評論,但內地部分文物拍賣界人士以至媒體每每為了炒作,盲目推高某些藝術品的價值,混淆視聽,從中取利,此等作風令人不敢恭維。其實根據中國瓷器的發展和市場數據分析,也不難察覺此等論調不實之處。
另一個兵馬俑?
究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打撈、日後還需要龐大資源去保存的南海一號價值在哪裏?從考古和歷史研究出發,南海一號是一座有待開發的寶庫,可從多方面為學者提供重要資料:航海史、通商史、科技史、瓷器發展史、東西文化交流史,以至海上絲綢之路的種種問題,學術研究的潛在價值當然很高,然而,它是否另一個兵馬俑?其實,這種比較從本質上就很有問題。打撈出海的古代沉船與出土的陵墓雖有相似之處,同屬考古,但領域不一樣,本來就不能概括比較,硬要比的話,兵馬俑乃中國第一個皇帝之陵墓,南海一號是中國悠長航海史上無數的船隊中的一艘,沉沒在海底等待勘探的船隻也不計其數,價值是否能與兵馬俑相比呢?
大眾對南海一號“身價”的興趣更多是來自船上的宋瓷和其他物件,這批文物除了考古價值外,當然還有市場價值。不過,千億國寶之說,是否言過其實?據報南海一號現已“上水”的瓷器中有兩千多件保存狀態完整,大部分為景德鎮影青瓷、龍泉青瓷和黑釉等。中國瓷器製作技術和藝術水平獨步天下,像宋代影青瓷色白如玉,胎薄而釉面光潔,給人白玉的感覺,是北宋中期景德鎮工匠獨創。從唐代開始中國瓷器便逐漸流傳海外,西方人趨之若鶩,乾脆把瓷器叫做china,是貴族和有錢人生活的一部分。
外銷瓷不及官民
到了今天,瓷器依然是中國藝術品中最有世界市場的類別,價錢屢創高峰。2007年中國瓷器全球拍賣成績最高的十件拍品都屬元明清三代,成交價都超越3千萬港元,最貴的是以破1億港元成交的元朝青花龍紋四系扁瓶,宋瓷並沒有高價成交的記錄,原因可能是宋瓷的流通量較少,也可能收藏界認為明清年代的瓷器水平更高,更重要的是瓷器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格一直是以各代官為高,即是皇室御用;其次是民,即民間的實用器皿或裝飾品。“外銷瓷”是一個獨特的類別,是因應外國市場的審美觀和實際用途而特別製造,這類瓷器在造型和設計上與傳統中國瓷器不太相同,像西餐專用的盛器,或在器物上繪有西方人物景色的圖案,屬於當時的消費品,藝術水平難以與官或民精品相提並論,價錢也低很多。南海一號的瓷器明顯是外銷瓷,當中有否高水準的作品,甚至非外銷瓷,有待專家鑑定後才有分曉。就目前所知,要說到上千億之數,的確令人懷疑。究竟是出自無知,還是另有目的,大家心裏有數。
海撈瓷有一定的拍賣市場,但一個影響價錢的問題是物件長時間被海水侵蝕,許多都有硬傷,顏色也失去了光澤。2005年中國嘉德舉辦了內地首次的海撈瓷專場,拍賣一批從馬六甲海裏打撈出來的明朝萬曆年間沉船瓷器。筆者在現場所見,那批瓷器趣味性濃,有些甚至粘上了海洋生物的遺骸,形態很特別,可是很多都支離破碎,就算是完整的,手工和設計都比較粗糙,精品欠奉,200多件拍品共拍出人民幣兩百多萬元,成績算不錯了,但顯然不是高價貨。當然,海撈瓷並不一定沒有佳作, 2005年在北京故宮舉行的“瑞典藏中國外銷瓷展”中展出了180多件從十八世紀沉沒的瑞典哥德堡號打撈上來的外銷瓷,其中一件汝盤估價就在人民幣500萬元左右。
海底古船故事充滿神秘感,打撈過程艱辛,南海一號成功上岸,值得慶賀,如果能引起各方面對水底考古的興趣,甚至帶動市場,也絕對是好事。只是,如果像近年許多與中國藝術有關的事情和消息一樣,淪為商業炒作工具,則令人黯然不安。



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成為中國文化界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