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蔣介石瓦解東北軍
( 2008-10-30 )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圖)回南京,被蔣扣留,從此一去不返。
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互相殘殺。
蔣介石是被東北軍扣押在西安的,因此對該部隊深惡痛絕。抗戰的序幕拉開以後,1937年3月,他藉機將東北軍東調。
東北軍將領遂鑽入了各軍不相統屬、被蔣介石分割使用的圈套。
從4月到6月,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的乙種軍編制。於是東北軍離開陝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整編後的東北軍共6個軍,在戰場上逐漸被瓦解,其結局分述如下。

第四十九軍(軍長劉多荃)
  1937年8月中下旬,劉多荃率第四十九軍進駐河北滄縣及靜海附近,與南下日軍發生激戰,被迫向南撤退。1937年10月底,四十九軍被調到淞滬戰場,損失慘重。蔣介石把該軍一個師劃歸第一戰區的劉峙指揮,四十九軍的一個整師就這樣被剝離。1939年,劉多荃作戰失利,由中將軍長降為上校軍長;副軍長高鵬雲、參謀長秦靖宇相繼被蔣介石調離,第四十九軍名存實亡了。

第五十一軍(軍長于學忠)
1937年8月,第五十一軍被調往山東。1938年1月,日軍夾擊徐州,于學忠以五十一軍兩個師的兵力約2.5萬人死守蚌埠,傷亡7000余人。1939年2月,于學忠被任命為魯蘇戰區司令,指揮東北軍第五十一軍、五十七軍在魯南山區打遊擊。
從1939年到1943年,在魯南抗戰的5年中,于學忠部損失甚大。
1944年3月,于學忠被免去蘇魯戰區司令的職務,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從此失去軍權。國共決戰時期,第五十一軍被改為整編第五十一師,周毓英任中將師長,駐守棗莊。1947年1月,周毓英率部向中共的華東野戰軍投降。

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
“七七”事變後,萬福麟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三軍軍長,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在日軍猛烈的攻擊下,萬部損兵折將,被迫退出戰場,在太行山區打遊擊。1943年,五十三軍被編入遠征軍開赴緬甸,展開對日作戰。1937年11月,繆徵流的第五十七軍奉命駐防南通、啟東、海門一線。其一一二師在無錫附近與日軍接戰,師長霍守義負傷,全師撤往江北。12月,一一二師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阻擊日軍,傷亡慘重,副師長李蘭池戰歿。1939年2月,五十七軍被調到魯蘇戰區,在敵後打遊擊戰。1940年被撤銷番號。

第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
1937年8月下旬,吳克仁率六十七軍奔赴河北大城,構築陣地防守。9月1日,日軍第六師團在飛機、重炮的掩護下,猛攻六十七軍的大城防線。致該軍傷亡2000余人。1937年10月底,六十七軍參加淞滬抗戰,吳克仁陣亡。六十七軍被縮編為一○八師,撥歸中央軍第二十五軍建制。

騎兵第二軍(軍長何柱國)
1937年8月下旬,騎兵第二軍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大同失守後,騎兵第二軍退到晉西北一帶抗日。9月下旬在井坪鎮一役中,騎兵第二軍被日軍擊潰。抗戰勝利後,騎兵第二軍開赴濟南,改編為第九十六軍,原番號不復存在。繆天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