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馬英九休想過橋抽板
( 2008-07-24 )



馬英九就任總統百日,民望下跌,究其因,除了國際經濟大環境外,馬英九本人更是難辭其咎。

      馬英九最近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路(CNN)、德國《南德日報》(Suddeutsche Zeitung)、《紐約時報》、日本《讀賣新聞》等西方媒體採訪,大談大陸方面是“我們的同胞”, 表示“總統”任期內最大目標是改善兩岸關係,為臺灣未來的和平與安全奠定基礎。他還表白自己不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和平製造者。
      但他對大陸積極配合其競選承諾,及時促成包機直航、大陸遊客赴台旅遊等重大善意舉措,卻只字不提,回避如何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的問題。尤其在台海緩和已成氣候之時,他竟然不合時宜地多次對北京打出“導彈”牌,為兩岸和談設置先決條件。他要求大陸必須首先撤除瞄準臺灣的一千多枚導彈,否則一切免談。
      看來,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當權勢力,在中國統一問題上,和民進黨台獨勢力並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國民黨的黨名前,雖然保留“中國”二字,但馬英九等泛藍人物早已沒有了“中國心”。他其實是打“不獨、不統、不武”的旗號,在“中華民國”的神主牌遮掩下,做其“隱形台獨”大夢。他對《南德日報》聲稱,不認為有生之年臺灣會和大陸統一,已經吐露了心聲。
      不僅如此,馬英九還再次打出“人權”牌、西藏牌,表示不反對達賴以宗教領袖的身份訪問臺灣。馬英九這次對西方傳媒放出的言論,頗有向大陸“柔性叫板”的味道。他剛剛得了包機直航、陸客登島的好處,接就向北京索要“國際空間”。口稱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卻對中國和平統一拒之千里。他吃定大陸的胃口越來越大,要價卻越來越高。
      馬英九上臺兩個月來,由於執政無能,民怨逐漸積累,導致聲望大跌。最近的民調顯示,他在島內十大政治人物中,滿意度從兩月前剛上臺時的百分之六十六高位,暴跌至百分之三十。不僅低於民進党主席蔡英文、前總統李登輝等獨派人物,也低於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
      當然,馬英九聲望滑落有其客觀原因:臺灣受到國際油價、糧價暴漲、金融市場不穩的大環境衝擊,他的新政府輔一上臺,便被嚴峻的經濟形勢搞得焦頭爛額。但馬英九本人更是難辭其咎。他罔顧政黨政治的基本原則,以挾立法院四分之三席位的絕對優勢掌握政權,卻偏偏要去巴結遭多數民意唾棄的民進黨台獨勢力,做他心目中虛幻的“全民總統”。
      他為此不惜提名李登輝嫡系台獨勢力——台聯党的政客賴幸媛,擔任舉足輕重的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這種作為不僅渙散了支援國民黨的泛藍民氣,而且為繼續抗拒兩岸統一預設了障礙。因此,中國大陸對馬英九應當有足夠的警惕性。不能任由其好處吃盡,過橋抽板,漫天要價。
      至少在這一任期內,馬英九和國民黨有足夠的權力壓制民進黨和台獨勢力。北京當局必須善用這一點,迫使他負起責任,徹底和台獨劃清界限。待他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有所作為之後,再和臺北談論“國際空間”等問題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