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破壞休戰無礙京奧大局
( 2008-08-14 )



交戰中被摧毀的格魯吉亞主戰坦克。

      正當全球的目光集中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時,萬里之外南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卻偏偏選在開幕式前一天深夜,向境內謀求獨立的南奧塞梯自治州,發起大規模陸空進攻。
      這一軍事行動完全違背國際公認的奧運休戰精神。三千多年前,古希臘邦國林立,常有征戰。為了奧運會不受干擾,各邦國議定奧運舉行期間“神聖休戰”。1993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這一傳統,促請各國在每屆奧運會開幕之前一周、賽事舉行期間兩周,直到閉幕後一周,前後共約一個月的時間,實行奧林匹克休戰。
      2007年10月,中國作為北京奧運主辦國,提出《奧林匹克休戰決議》,號召聯合國成員國在奧運會期間休戰,一切國際爭端按照《聯合國憲章》精神和平解決。決議經186個會員國聯署後,獲得62屆聯大一致通過。既然如此,格魯吉亞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破壞神聖的休戰呢?撥開表象,不難看出其中端倪——格魯吉亞不過充當了大國博弈的棋子而已。
      南奧塞梯問題由來已久,是前蘇聯解體後,留給國際社會的棘手遺跡之一。這個地區位於格魯吉亞北部,和俄羅斯的北奧塞梯接壤,屬於同一民族,而且約7成人口持有俄羅斯護照。
      更重要的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遏守里海西岸產油區至黑海的石油戰略通道,事關俄羅斯的巨大戰略利益。莫斯科早已通過派遣維和部隊的形式,支援南奧塞梯的親俄政權,將該地區控制在手。
      而格魯吉亞經過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策動所謂“玫瑰革命”,像其他發生“顏色革命”的東歐國家和前蘇聯加盟國一樣,於2004年3月由親美的總統薩卡什維利上臺執政。從那時開始,格魯吉亞成為美國和北約與俄羅斯爭奪里海石油資源的戰略要地,北約“東擴”封鎖俄羅斯的重要環節。所以南奧塞梯問題背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步步進逼所激化的俄美矛盾。
      但是,面積不到7萬平方公里,人口僅460多萬,總兵力不到26000人的格魯吉亞,縱然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貿然向龐然大物的“北極熊”挑釁動武。顯然,薩卡什維利背後如果沒有得到美國和北約的支持,絕不會幹出如此有悖常理的冒險勾當。
      這樁破壞奧運休戰的事件,至此應當可以勾畫出大致輪廓來了——華盛頓支使格魯吉亞突然出手,乘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北京,和布殊拍肩膀同觀奧運的機會,既可一舉拿下戰略重地南奧塞梯,又可把世界對奧運的注意力,轉移到萬里之外的南高加索地區,不露痕跡地拆北京的台。美國這是使的一箭雙雕計。
      但老美沒有料到,普京盡顯強人本色。他立即從北京趕到北奧塞梯首府坐鎮,調兵遣將大舉反攻,盡數收復格軍佔領的南奧塞梯土地。格魯吉亞慘敗,美國和西方國家卻不敢在俄羅斯家門口,發動一場科索沃式的干涉戰爭出手相救。薩卡什維利之流作為小國領袖,自恃有西方撐腰便利令智昏,不惜讓國家陷入俄美博弈的深淵。其所作所為實屬禍國殃民。
      南奧塞梯的戰火再次說明,美國和西方反華勢力,近來表面上開始捧北京奧運的場,但背後卻不會放過任何可能的拆臺機會。問題是北京奧運大局已定,連反華勢力策動運動員臨場抵制的最後招數也已破產。此時破壞奧運神聖休戰精神,只能說明他們黔驢技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