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不唯金牌彰顯中國體育進化
( 2008-08-14 )



       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中國選手共639人,將參加全部28個大項、38個分項、262個小項的比賽,創了中國歷屆奧運參賽人數之最。值得關注的是,本屆中國代表團在衝鋒號吹響之時,絕口不談金牌,映射出奧運會東道主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全新解讀。
      按照以往慣例,代表團集結誓師,一般也是公布保底奪牌數字之時。上屆奧運會出征雅典前,代表團成立大會上中國代表團的奪牌底線是確保金牌榜第二集團前列。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眾多國人都殷殷猜想,中國代表團能否更上層樓,在金牌總數上取得更大的輝煌。不單許多熱血的國人有此期待,境外媒體和海外體育界人士,也不乏這樣的推測和論斷。
      力爭更多金牌,和奧林匹克精神並不違背。“更快、更高、更強”,本來就是鞭策我們,要努力向前、超越舊我、挑戰極限。毋須諱言,就是要和美國代表團龍爭虎鬥、看誰能夠在金牌榜上獨佔鼇頭,無論是理論還是現實的綜合實力對比,也並非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可是,中國代表團上下對奪金三緘其口,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疑惑——難道,中國隊在北京奧運會上,對金牌沒有什麼追求了?
      其實,中國代表團並非諱言奪金,並非沒有成績上的追求。只不過,奪金只是中國代表團四大目標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並非全部。可以說,本屆中國代表團的四個目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標誌中國體育界,從上到下,取得了一個共識——不唯上、不唯金、只唯實——要從全新的角度,解讀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傳統人文體育的精髓,通過北京奧運向國民和世界展現當代中國在新世紀的精神、氣質和神韻。
      1984年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征奧運,擔負展現中國面貌、激勵國人精神的歷史使命。從那開始,中國參加奧運會,逐漸從競技體育亞洲大國到世界大國、再到世界強國,給民眾以莫大振奮,奧運金牌戰略功不可沒。但是到了北京奧運會,中國已經不再僅僅需要金牌榜上的數字來凝聚國民之心。正如中國在經濟層面需要轉型,從製造業大國要走向創造力大國的道路,中國體育,也正以奧運會為契機,實現全面的轉型和進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未離開“體育”二字。孔子所言六藝中,體育佔據很大比重。中國人文傳統和奧林匹克精神異曲同工,當代中國,也以北京奧運為繼往開來的交匯點,化鯤為鵬。中國體育代表團用更全面和綜合性的四大目標來取代金牌本位主義,也是理所當然。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體育精神,努力創造更好競技運動成績,加強交流增進友誼,都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在北京奧運上體現的目標。而通過奧運促進民間體育發展,則指明了未來中國體育發展的方向。
有文章稱,若論參加各屆奧運會的金牌總數,亞洲的老大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北京奧運會,這一局面肯定將會成為過去。但如今看奧運,眼睛決不應該僅僅盯在金牌上。或者說,40年後的中國,應該在認識方面超越當年的日本,應該多一些這樣的思考:即便是奧運會金牌累積數超過了日本,是不是就能夠說我們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大國?要知道奧運的意義,絕不僅僅是金牌數的多少。
  所以看奧運,決不應該只是盯金牌,更應有奧林匹克精神,看彼此對體育認識的角度和深度,看奧運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的改變——包括認識上的與體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