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浪哨”情歌
( 2007-11-30 )



貴州都勻市石板步行街,一場布依族“婚禮”正在舉行。

以前,布依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家庭中父親具有絕對權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趕場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滿意就上山對歌。布依族稱之為“浪哨”,“浪哨”是會朋友的意思。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繡花穗須,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

 “浪哨”不只限於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參加。這與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關,因為早婚“不落夫家”,實際上只是訂婚。所以參加“浪哨”活動,對未婚者來說是初戀,對“巳婚”青年來說,如果他(她)對父母包辦的婚事滿意,那只是來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則表示對包辦婚姻的反抗。
“浪哨”中除了唱情歌外,還唱苦歌、告狀歌和逃婚歌等。過去有的青年男女對歌多年,情投意合,於是雙雙逃離家鄉,去遠處安家;有的逃不出包辦婚姻的羅網,便雙雙以死殉情了。
布依族結親過程頗為講究,一般要經過“擇偶”、“訂婚”、“要八字”、“結婚”四個環節。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論是自由擇偶還是經媒人說合,締結婚姻必須舉行訂婚儀式。一門親事一經談定,男方家馬上擇定日期邀請二三人攜帶禮物去女方家舉行訂婚儀式,稱為“吃訂親酒”。
布依族曾有過“不落夫家”和“戴假殼”的習俗。即新娘在婚後,回娘家長住,有的住一兩年或三五年,有的長達十幾年。每年在農忙時節,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懷孕,或長大成年,之後才到夫家定居下來。“戴假殼”是丈夫為了及早結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種方法。用一種撮箕形狀,內襯筍殼,外包青布的帽子往妻子頭上戴,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殼,即可到夫家定居。這種婚俗,主要存在於扁擔山區。
按照鎮寧一帶的布依族舊俗,兒女還在背帶上時,父母已經為他(她)們談婚論嫁了。父母們經過“相親”和訂婚儀式,等到孩子有五、六歲大,就要舉行婚禮,一切都隆重其事絕不兒戲,但是“婚後”新郎新娘都各自回娘家繼續過他(她)們的快樂童年。而姑娘小伙子到了“浪哨”年齡,照樣可以去“浪哨」,“浪哨”物件也不受限制。這種婚姻叫做“背帶親”。“不落夫家”的生活,直到姑娘長大成人(一般在20至30歲)被“戴假穀”才結束。
“假穀”其實是一種以竹筍殼為骨架,用蠟染布包裹而成的頭飾。姑娘們因為捨不得“浪哨”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多數都不願帶上“假穀”,所以在每年農曆八月至四月間的“戴假穀”季節,布依村寨就不時見到“已嫁”姑娘被強行戴上“假穀”的“偷襲”行動。
“偷襲行動”多由男家的已婚婦女執行。她們擇吉日帶上禮品,到女家村寨埋伏,乘姑娘不備便突然把她強行抱住,其他人立即解開她的頭帕和髮辮,把“假谷”戴上。姑娘雖然又哭又鬧,但一戴上了“假穀”,就標誌著正式成為人妻,再反抗也徒勞了。不過,在未戴之前,即使姑娘願意也不能不掙扎反抗,否則就會被人恥笑。

酒醉情濃 非常夜宴

“坐夜宴”是布依族婚禮中男家於新婚之夜舉辦的盛大酒會和歌會,其情味熱烈,深沉、隆重、典雅,因在夜間舉行而得名。
在布依最受器重之人和歌手的陪同下,四方賓客依次入席,布依人邊唱抬桌合攏後(此舉稱之為“合席”,寓意團圓合好),便開始了十余種賀主新婚、勸客飲酒等等生動有趣的“夜宴”活動。
行酒對歌在“夜宴”上自然必不可少,酒文化傳統尤其顯得舉足輕重:第一巡酒中,主持人邊唱邊飲四杯後,方請大家共飲的酒稱為“落台酒”;第二巡酒中,自原執壺人起用兩把酒壺分左右同時傳壺斟酒,上一位給下一位依此而斟,這一放壺走路之舉被稱之為“牛攆牛”。
之後,主客雙方各推舉一人為“把瓶官”,把酒背向走去,壺嘴朝前,兩壺在行進中同時走到誰的門口相碰,就給誰斟“雙杯酒”,這杯又稱為“二龍搶寶”酒。
爾後,便是唱猜歌、猜謎語、繞口令、擇字、合字、接對聯、對詩、出算題、說四方言八句等傳統行酒令活動……酒不烈,情卻濃,三杯兩盞間,兩個結親的家庭便建立起深厚、穩固的關係,並最終沉醉於這濃濃夜色中……
另外,送親客到時男家要擺“迎風”桌子,一般為三張,各日“初接”“亞接”“三接”,桌上用紅氈或新床單鋪上,上放鮮花美酒,賓主雙方要說“四言八句”,如果對答不上要吃“罰酒”。比如“送親客”走到第一張桌子時,接客老說:“一言啟稟,貴府高親,龍行虎步,起馬登程,尊駕到也,設宴相迎。八百載最長久,高親路遠也難走,親戚親高親走路,很費心,樂其樂飲酒淡酒,明年喝,一不成接賓之禮,二不成敬客之意,仰望高親寬懷笑納”。送親客答:“一言回稟,貴府迎賓先生,貴府如以抬愛,我等受寵若驚,敝親家庭貧寒,多在山中,少在學堂,未讀孔聖之書,未學周公之禮,終日耕種田地,未曾行走江湖,禮節不周,衣冠不整,山野村夫,不敢領教,謝罪謝罪”!
  如雙方都是內行,互相說古道今,述說主客禮儀,十分文雅,十分有趣。送親客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通過“三關”進入堂屋。

布依族概況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
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
由農家自已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男子喜穿對襟短衣、長褲、包頭巾,婦女穿右衽大襟衣,著長褲或褶子裙,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
布依族喜歡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上百戶至幾百戶的。住房有幹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布依族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然後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說親。一經定親後,女方家要廣請親朋好友吃定親酒。婚前兩、三天要由男方家送半邊豬肉,一隻公雞和鴨,一壺水等給女方家,女方家也須殺豬辦“嫁女酒”招待接親的客人。過去新娘在結婚後需在娘家住一二年後才住夫家。



人們吹起了長嗩吶慶祝喜事。

貴州貴定縣音寨布依族婚禮中的花轎。

抬嫁妝的布依族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