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玉龍戀 瀘沽情
( 2007-12-20 )



被麗江婚俗文化節吸引而來的數對新人,在麗江古城裡參加了傳統、正宗的納西族民間婚俗儀式。

  納西族的大部分地區很早就實行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婚姻由父母做主的較多,家庭財產一般也由男子繼承。納西族有傳統的舅甥情親於叔侄情的社會觀念,故舅父在家庭中享有較特殊的地位。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同宗則禁止通婚。有些地方雖同宗但已相隔三代以上亦可通婚。中共建政後,納西族的婚姻習俗有了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婚姻由父母做主的情況有了極大的改變。
納西族青年男女一般到十六七歲就有了參加社交活動的資格,開始了人生中的戀愛階段。他們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接觸和交往,以物色對象,尋找意中人。納西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是完全自由的,他們選擇對象的標準,主要是品德、長相和勞動技能、文化水準等。男女間的社交活動,主要在喜慶節日舉行,每年二月的東山廟會和六月的火把節,是姑娘和小伙子相識和戀愛的大好時機。
東山廟會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九舉行。這一天除了廟會上舉行很多活動外,家家戶戶都要去廟內祭祀。年輕姑娘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三五成群地去參加廟會,或隨著去祭祀的母親等去遊玩。廟會內外,姑娘和小伙子一邊遊玩,一邊互相物色對象,尋找意中人。當物色到對象後,就尋找機會接觸和攀談,或暗中跟蹤,等待機會相識和表述衷腸。等廟會結束的時候,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小伙子三五成群地站在返回的路邊,手拿柳枝,向路過的姑娘討要米花糖吃,姑娘就把在廟會上特意買的米花糖分給小伙子。
  這時候,有心人就借機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和地點,物色到對象的姑娘和小伙子也借機接觸和互相表白,沒有物色到對象的姑娘和小伙子有了再次物色和接觸的機會……通過這種形式,不少青年相識和戀愛了。繼而終成眷屬。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的火把節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時機。在燃燒的火把下,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盡情地歡娛和舞蹈,場面十分熱鬧。這時候,青年男女舉著火把,相邀在一起聚會、跳舞、歡娛和遊戲。理所當然,火把節之夜成了姑娘和小伙子的相戀之夜,玫瑰之夜。
納西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大多數是從群體性的活動開始的。如這個村的小伙子與那個村的姑娘舉行聚會,在聚會中物色物件和發展感情。
  有時,四五對或六七對青年男女邀約在一個地點,互相交往、談戀愛。每個青年可以允許有幾個戀人,戀人越多,越說明本人精明能幹、有本事和受人歡迎,最後再在戀人中選擇一位作為終身伴侶。
  青年男女的戀愛活動除了在一起訴說綿綿情話之外,還可以通過對歌、跳舞、彈口弦、看電影和錄影等來加深感情。當男女青年聚會時,無論來的人多人少,男女之間一般要相隔一段距離,有時是相隔一道水溝或一簇刺蓬等,不能隨便靠近。經過多次約會和接觸,待雙方感情成熟之後,兩人才能單獨見面。
在戀愛過程中,小伙子和姑娘會互送定情禮物。一般情況下,女方先主動送給男方鞋子、衣服、糖和煙之類,男方也會送給女方首飾、衣料、手帕等東西。在戀愛的過程中發生性關係的情況極少,如有發生,就會受到人們的鄙視。已婚的男子和未婚姑娘談戀愛會受到人們強烈譴責和反對,因此極少發生。納西族的家庭一般比較穩固,離婚率很低。
納西族青年男女由於戀愛自由,因此,婚前大多數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和心上人。但是根據傳統婚姻,得由父母來包辦,而父母又講究門當戶對等,因此,不徵求子女意見,不讓有情人成眷屬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現象尤其在中共建政前特別突出,因此,父母不同意結婚的戀人往往採取逃婚和徇情的方式表示反抗。
有的相約逃到偏僻的地方去隱姓埋名,安家落戶,待若干年後再返回原籍;有的乾脆就永遠定居在外,不回原籍;有的反抗方式更為慘烈,即雙雙徇情。徇情的方式有跳水、滾山崖、自焚、自縊、服毒等。他們相信,人世間不能成婚,只有死後到“玉龍第三國”永遠相守,才能有美滿幸福的生活。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時有發生。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現在,納西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完全由父母包辦的狀況有了很大改變,逃婚和徇情已成了令人喟歎的歷史。
納西族青年男女通過相識和戀愛,確定了對象後,父母就要通過媒人給他們定親。定親前要請東巴打雞骨卦和配生辰八字等,等一切都就緒後,再正式到女方家定親。第一次到女方家定親稱為送小酒,一般是送給女方家酒、茶、糖、米等禮物。女方家收下後,這門親事就算訂下來了,但如有甚麼不合適,雙方都可以反悔。如女方家反悔,就要把送小酒時男方家的禮物全部退回。送小酒後半年或一年左右,男方家就要給女方家送大酒。這次送大酒,除了四色禮外,還要送布料、衣服、首飾、豬肉等,並有媒人率男方親友披紅掛彩,很隆重地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收了大酒後,這門親事就不能在反悔了。從訂婚到結婚這段時間,男方家還須在重大節日,如端午、中秋、冬至、春節等,再給女方家送一些禮物,直至舉行婚禮。
結婚前一天,新郎家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紮搭彩棚,到處張燈結綵,寫貼婚聯等,同時要殺豬宰羊,掛一紅紙或紙綢裹紮的篩子,上插三枝柳箭,並寫“麟麟在此”四字。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並請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當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壓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親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親,並備一空轎或馬匹,在歸來時讓新娘乘、騎,同時帶去酒席兩桌和其他部分禮品。到達女方有門口時,接親的隊伍高奏喜樂,連奏三次後,女方的大門敞開,接親者才得以進入,隨後受到熱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時前後,男方接親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轎。
新娘來到男方家門口,可男方家的門是關閉的。這時,送親的人們在門口譏唱納西調子,讓男方家開門,“金駝子來不來?銀駝子來不來?”女方家的人在門外唱道:“金駝子來了,銀駝子來了,快快開門。”一番對唱後大門開了,新娘新郎要雙雙從紅紙糊的馬鞍上跨過去,才能進入大門。這時,東巴要唸經,同時在新娘的腦門上點幾滴酥油或潑點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人。
  傍晚時分,在新房裏擺上由女方家帶來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幾個孩子陪同共進晚餐,其余賓客則由男方家盛情宴請。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鬧房,可以歡聚在一起跳納西舞,納西東巴們則一刻不停地唱結婚調,充滿了熱烈、歡騰的氣氛。
第三天為回門。新郎新娘要帶禮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見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長輩,並同他們共同進餐。按習俗,不管路途多遠,新婚夫婦要當天返回男方家。


一場傳統的納西婚禮中,一對新人在納西族傳統民居前留影。

一對新人在“納西喜院”接受納西族老東巴賜福。

瀘沽湖畔牽馬的摩梭族婦女。瀘沽湖景色秀美,摩梭人神秘的走婚習俗更是吸引著許多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