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有鹽有囊幸福美滿
( 2007-12-28 )



參加集體婚禮的維吾爾族青年跳起歡快的買西來甫舞蹈。

維吾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親之前,都要經過提親和訂親儀式,反映了維吾爾族對婚姻的慎重。鹽和在維吾爾族人的生活中作用非常重要,所以這兩樣看似平常的東西,卻在婚禮中作用顯著。

  小伙子看上了誰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長準備物色一位姑娘為兒媳,事先都要履行“提親”的手續。
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前,要經過一番調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齡、家庭情況、長相、人品等情況都要進行瞭解,認為合適時,才會提親。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熱戀,雙方私下商定婚事後,再請家人去“提親”,以達到雙方關係公開化和合法化。
一般來說,男方家長不能單獨去提親,而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陪同一起去,或是請親屬一起去。這樣女方家才會接待,並認為有人鄭重其事登門提親,感到光彩,會非常高興。提親時,男方要準備給姑娘一套品質較好的衣料、一些鹽、方塊糖和五個(有的地區帶七個或九個),作為見面禮。禮品中的鹽和都含有深刻的意義。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親的要求後,女方一般不馬上答復,要和家人和女兒進行商量,並對男方家的情況進行調查和瞭解,如果同意,即答復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假若答應了這門親事,則要把這門親事公開,青年男女便可以來往,進行“合法”的戀愛,增進相互間的瞭解。維吾爾把這種提親的程式稱為“拜西塔西拉西”(意為試探)。
提親被同意後,緊接著是準備彩禮和舉行訂親儀式。彩禮是維吾爾婚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彩禮的數量與品質都和雙方的經濟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地來說,女方家提供彩禮的清單,最後經過男女雙方家長商量後來確定。為瞭解決彩禮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請一位雙方都信賴的中間人,由中間人進行調解,最後達到一致的意見。
按著常規,男方家準備的彩禮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裝一至二套;還要有頭巾、大衣、毛衣、鞋、襪和耳環、戒指、手鐲、手錶等裝飾品。另外,還要給姑娘的父親做一件大衣,母親一件連衣裙,準備給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家庭陳設的傢具,也要男方承擔。
女方陪嫁的東西主要有:洗衣機、地毯、被褥、枕頭、床單、桌布、窗簾、皮箱、木箱等。
由於雙方的經濟條件不同,彩禮和陪嫁的東西也有所不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彩禮中又增加了一些電器設備和其他高級商品。
訂親,維吾爾語稱為“窮恰依”。彩禮準備好後要選擇吉日選舉訂親儀式。這天男女雙方各要請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到80%以上,個別男客都是親屬或親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男的賓,所以說訂親主要是婦女們的活動。
訂親儀式在女方家舉行。這天,男方要為女方家帶去一至二隻羊,(經濟條件好的也有帶一頭牛的)羊或牛是由專門的人牽去。羊頭上要系上紅綢帶,女方家要給牽羊人贈送襯衣或其他禮品,以示謝意。這只羊當天宰殺,供待客用。同時還要帶、茶葉、冰糖、水果糖、方塊糖、餅乾、點心、大米、清油、麵粉、洋蔥、黃蘿蔔以及姑娘用的化妝品等。
在訂親的儀式上,女方要做抓飯或是庫爾達克來招待客人。男方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給女方家的彩禮清單。宣布清單的人是專門聘請的,他以說唱的形式,向眾人介紹每件彩禮的產地、品質、性能、規格等。同時在介紹每件彩禮時,還要把彩禮舉起來,讓大家過目。一般地說,介紹彩禮的人,口才比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東西,說得天花亂墜,討得女方家人歡心,男方家人滿意。因為彩禮的數量和品質關係著姑娘的身價和男方家的誠意,所以宣布清單的人也特別賣力。事後,男方家人還給他贈送一定數量的禮品。
女方家陪嫁的東西,也要在當天展出,要請一位“三寸不爛之舌”向大家過目,並介紹每件嫁妝。同時,女方家也要給未來的女婿做一套衣服,並從頭到腳“武裝”起來。另外還得給親家和親家母各準備一套衣服的衣料。訂親儀式結束後,便商訂迎親的婚禮,維吾爾語稱“窮托依”。雙方商定吉日後,正式舉行婚禮。
訂親之後,雙方不得違約。但有時在彩禮問題上或是青年男女不同意父母作主的婚姻,也有違約的情況。但違約者必須退賠彩禮和承擔經濟損失。這時,雙方家長還得找中間人進行調解,直到雙方可接受時為止。維吾爾族人的婚禮,較為隆重,充滿歡樂的氣氛。結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歡樂歌舞,進行祝賀。
結婚這天早晨要舉行一種“尼卡”的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在女家舉行,儀式結束後,男方回家準備迎親。下午新郎要穿上結婚的禮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新娘也打扮得如花似玉,頭蒙面紗在家等候迎親隊伍的到來。新郎由親友們簇擁著向新娘家進發,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遠的可乘車或騎馬。
一路上新郎和小夥子們高唱歡樂歌曲,奏起各種民族樂器,興高采烈地來到新娘家,當娘的女友們得知迎親的隊伍來到時,立即把大門堵上,索要禮品才允許迎親的人進門。新郎和迎親的人進屋後,新娘早已蒙著面紗等侯在那裏,這時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親來的賓客,並要給每位賓客贈手帕等禮物。
當新娘離家出門時,要和家人分別,並流下喜悅激動的淚水。這時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親的口氣唱起告別歌。歌詞大意是請多多關照我的女兒,願青年夫妻和睦相處等。唱完歌之後,同新郎來迎親的小夥子便打起手鼓,彈起獨塔爾和小提琴等樂器,唱著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車隨在後面。
按著傳統習俗,沿途的鄉親可以在半路上“攔駕”。這時新郎要向大家施禮,給孩子們散發喜糖。大人們就地翩翩起舞,表示慶賀。
迎親的隊伍來到男方家之後,親友賓客要來看新娘。在揭新娘面紗時,要唱揭面紗的歌。喜歌沒有固定的曲調和歌詞,要即興編唱,觸景生情,出口成章。一般選擇唱喜歌的人都是經過挑選的,歌詞的大意是讚美新娘的美麗、賢慧和祝福新生活。歌詞幽默談諧引人人勝。
唱完喜歌之後,便請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請客人喝茶、吃喜糖、吃乾果和點心,之後是、抓羊肉和抓飯。
在客人們飽餐之後,又開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傳統的維吾爾民間舞蹈,大家相互邀請,個個起舞。現代城市的維吾爾族大都舉行交際舞會,以示慶賀。維吾爾族的婚禮舉行方式,由於地區的不同,舉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城市和農村也不一樣,有的地方還保留新娘進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著新娘上車等習俗。

維吾爾風情
維吾爾族是新疆的主體民族,全疆各地均有分布,80%以上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南疆區域。
維吾爾人生產方式多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輔。善經商。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周圍綠洲原野中,維吾爾村落星羅棋佈,人口密布。住房多為土建,房頂平坦開天窗,房前多有花園,屋後有果園。維吾爾農民用辛勤和汗水把家園經營得特色獨具。
不論是南疆或北疆,維吾爾男女均喜愛戴小花帽。只是因地域不同,男女老少有別,花帽的形狀、圖案、色彩而有所不同。鄉間男子多穿“袷袢”,婦女穿連衣裙,外罩黑色或紫紅色繡花背夾,喜歡戴耳環、項鏈等首飾,用當地特有的一種奧斯曼草描眉毛。小姑娘頭上紮成許多辮子,這種裝扮形式,成為新疆民族風情中獨具特色的象徵。
維吾爾人性格豪爽,待人誠懇,講究禮貌,熱情好客。男人見面點頭鞠躬致意,並說:“薩拉木裏坤”(意為問安祝福)。婦女見面相互擁抱,互相貼一下臉頰,並輕聲問候:“薩拉木”。而對非本民族的朋友,不管年齡、身分、男女,均問候:“您好。”在維吾爾語中,“亞克西”是“好”字的譯音。久之,“亞克西嗎”這句易學易懂的半漢語半維語的問候語,被維吾爾人當作漢語意思問候客人。在新疆的漢族人也常用這種半維語式的“亞克西嗎”問候少數民族。
維吾爾人普遍信仰回教,虔誠地履行回教義、禮儀,與其接觸和做客維吾爾人家,應當尊重對方的禮節。



一名維吾爾族小女孩日前在新疆庫車街頭手舉大當街叫賣,在維吾爾族的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

維吾爾姑娘美麗大方,舞姿動人。

維吾爾族姑娘小伙跳起歡快的維吾爾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