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洞天石府話宜興
( 2008-01-04 )



宜興溶洞景色瑰麗,吸引了很多遊客。

江蘇宜興以紫砂壺聞名於世,許多人卻不知道宜興還有一個雅號——“洞天世界”,宜興現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個。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於一體,千姿百態、神奇古怪,以善卷洞、張公洞、靈古洞,尤以洞齡3萬多年的善卷洞最具特色,五光十色,自然典雅,神秘色彩、童話色彩濃鬱,被譽為“海內奇觀”,“萬古靈跡”。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隸屬無錫市,距太湖西64公里,與浙江、安徽兩省接壤,是江甦省最南邊的一個縣,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遠古時代,這裏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地殼運動,海底升高,溶岩注溢,形成了許多奇妙的洞穴,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

“暖洞”善卷 心曠神怡
善卷洞位於宜興縣西南祝陵村的螺岩山中,距縣城25公里,是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石灰岩溶洞,可與廣西桂林的七墾岩、蘆笛岩媲美,穹比利時的漢人洞、法蘭西的里昂洞爭奇。全洞面積約5000平方米,遊覽路程約800米。
洞共有三層,層層相連,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好似一幢石雕大樓。善卷洞的入口處在中洞,走進洞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石筍,名砒柱峰,古稱“小須彌山”,高達7米,它矗立洞口,確有中流砥柱的氣魄。這個大石筍,是由石乳一點一滴聚積而成的。轉過砥柱峰,視覺頓時開闊,整個中洞寬敞、深逢,方圓1000多平方米,猶如一個天然石廳。
四周奇峰高聳,異石倒垂,景色瑰麗多彩。洞的兩旁屹立著一對狀如青獅、白象的巨石,這就是洞中有名的景物——“獅王”、“象王”。崖壁上刻有一副對聯︰“伏虎須彌當洞口,青獅白象擁蓮台”。故中洞又名“獅象大場”。從中洞的尾部盤旋而上,即可到達上洞。上洞是善卷洞的最高層,規模大於中洞。整日雲霧繚繞,故又稱“雲霧大場”。由於洞的上面有一塊上刻“一片飛雲掩洞門”的巒石遮住了洞門,使得洞內外空氣流動緩慢,所以洞中溫度常年保持在23度左右,冬暖夏涼,人們又叫它“暖洞”。
沿著石階婉蜒而上,可見涓涓細流匯集而成的一個個大小各異的池塘。其中最深最大的要數“媧皇池”和“盤古池”,傳說這裏是“蝸皇”和“盤古”洗澡的地方。下洞和水洞在善卷洞中更為奇特。狹長的下洞,如同隧道,長180米,寬18米,高22米。循隧道往下,須通過波濤門、風雷門、金鼓門、萬馬門四道石門。每逢雨後,水聲瀑瀑,四重石門奏出四種不同的瀑布聲,或如波濤在洶湧,或如風雷在激盪,或如金鼓在鳴響,或如群馬在馳騁,其氣勢不同一般。到了下洞,眼前頓覺一片光明,故下洞也稱“又一天”。
這裏的鐘乳石景更多更奇,有的狀若葡萄,有的形如白鶴,有的貌似蓮藕,還有那繁茂的“通天石鬆”和碩大的“梅花屏風”,形成異彩紛呈的獨特景色。轉身往後走,即是曲徑通幽的水洞了。
水洞是一條古老的地下溪河,長達120 米,河面最寬達6米,常年通舟。洞門是一片沼澤,只有一塊獨木橋大小的石岸,名“洞庭西台”,在此登舟漫行,如遊海底龍宮,真可謂”船在山中行,槳在天上劃”。整個游程約20分鐘,須經過“水關”、鰲門”、“龍門”三個灣折,爾後只見一片天光,岩壁上刻有“豁然開朗”四個大字。遊客至此,心曠神怡。

宜興“三奇” 洞中有洞
與善卷洞齊名的是張公洞。相傳,中國道教鼻祖張道陵及八仙之一唐朝騎驢拍竹的張果老都曾隱居此洞,故稱張公洞。它又名庚桑洞,2000多年前庚桑楚退隱此侗,後庚桑楚成道進入仙界,故此洞又被稱為“仙人洞”。張公洞坐落在離縣城22公里的湖山區的盂峰山中。
張公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
如果說善卷洞是以水洞道舟見長,那麼,張公洞則以洞中有洞稱奇。全洞面積3000多平方米,遊覽路程約1000米。分上洞和下洞兩個洞口,從下洞到上洞共有150多級台階。入口處在半山腰的下洞,一進洞口,就是一個寬敞的大石廳,廳前有一個大石海,過去這裏供放著一些神台佛像,古稱“海屋道場”,現改名力“海屋大場”。
從大石廳內沿台階拾級而上,便到了另一個更為寬敞的石廳,名“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果老殿”。這是全洞的精華,整個大廳猶如一個巨大的海底龍宮。穹頂雲霧繚繞,四壁五光十色。兩棵石鬆,英姿挺拔,頂天立地,好像龍官中的兩根庭柱;兩個垂岩,晶瑩剔透,色彩斑瀾,天然構成一對神奇的宮燈。海王廳地坪中央,有一汪清澈的水池,這是由溶岩滴注而成的,水中,洞口與藍天相接,宮殿與華燈輝映,真可謂“洞中藍天”。
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雲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岩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帆。
“天府靈泉” 靈谷藏仙
張公洞附近的石牛山南麓,還有著一個靈谷洞。相傳靈谷仙子行雲路過宜興,曾失劍于石牛山谷,於是駐足尋找,發現該洞,因此洞名為靈谷。靈谷洞坐落在湖漢山區陽羨茶場境內,全洞面積2200百多平方米,總長1200多米。內部呈180度不規則半圓形。
洞中有六座奇異的石廳,有的石廳穹頂有著恍如天上銀河的奇景,那是由白色鐘乳石構成;有的石廳景色如冰天雪地,有的石廳景色又如南國風光,有的石廳穹頂和地面都橫貫著仿佛是流動著的河流,其實那是鐘乳凝成的景象,人們把這裏稱之為“百川歸海”;有的石廳內鐘乳凝成石筍狀如座座佛像,贏得了“千佛山”的美稱。
第一石廳面積不大,一幅天然的“熊貓圖”掛在廳上,四周盡是溶洞分布,洞中有洞。過道盡頭,有一個40厘米高的石縫,俗稱蟹洞,未開發前,遊人須自蟹洞匍匐前進6米方可到達第二廳。現在蟹洞雖依然保持著原貌,但是到第二廳卻另闢通道。一座天然的鐘乳石門,高達5米,長約15 米,這裏有“昭君出塞”、“冰燈雪盞”、“孔雀石泉”等佳境。側身跨步,越過幾塊臥石,便到了寬敞的第三廳。第三廳是最大、也是最低的洞府,面積800多平方米。此廳上有5條天河相匯,下有7條暗流相通,恰似“百川匯海”。石壁下面有一灣清泉;名“天府靈泉”仍傳說這是靈谷仙子當年洗澡的地方。
回身右轉,穿過遊龍般的通道,便是第四廳了。第四廳是全洞的精華所在,廳內有一道巨大石瀑,高26米,寬7米,厚2米有餘。按地質學家推算,這一石瀑至少已有幾十萬年的成長史了。石瀑四周,滿是石雲,石瀑頂部有一巨大石鼓,以石叩之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從這裏回到第三廳,再經臥龍崗通道,便到了第五廳。第五廳有彌陀佛、觀世音、如來佛、老壽星等,構成了一個“千佛山莊”。
洞頂上的點點銀砂,猶如在夜空中閃爍的群星。最後是第六廳,鐘乳石最多,形狀與顏色也最怪。整個靈谷洞,景觀多達30多處,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下,顯得更加瑰麗多彩。

紫砂壺挑選“三訣”
遊客來到宜興,絕大多數都會挑幾個紫砂壺,作為禮物帶給親朋好友。挑選宜興紫砂壺,有三個要訣,一把好的紫砂壺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形、神、氣三個要素的完美體現。
“形”,壺的造型尺寸與結構比例要勻稱,“點、線、面”,立面須和諧一致,壺嘴、壺把、蓋鈕三點成一直線,壺口壺蓋配合密切,通轉自如,口沿、嘴沿厚薄均勻;出水長、急且圓。壺嘴、壺蓋、蓋鈕與壺身的連接自然貼切,渾然一體,無破綻。壺胎色澤滋潤,有淡淡的幽光,手感舒適合意,方便實用,提拿方便。
“神”,是指紫砂壺的整體造型神韻,講究珠圓玉潤耐看,精緻高雅,曲線流暢,起伏有致。方器造型,方中藏圓,輪廓線條分明,乾淨俐落,明快挺秀,還要看壺的不同風格,或柔雅秀麗,或氣勢磅,或神采飛揚。
“氣”,壺之氣質和內涵。通過巧奪天工的工藝手法,達到圓曲剛勁,敦厚古樸,穩定泰然,氣勢鏗鏘,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的藝術效果,有鮮明的個性。
一把形、神、氣俱佳的紫砂壺才是值得購買和收藏的上品。



宜興有洞天世界之稱,每個溶洞都各有特色。

陶都宜興製陶工藝精湛,傳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