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倚歌擇偶黑色嫁衣裳
( 2008-01-31 )



壯族傳統的舞蹈《馬驢迎新娘》。一對壯族青年在?珧三月三”歌圩上喜結良緣。

壯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員所組成,沒有氏族組織,具有明顯的村社特徵。壯族婚姻的基本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實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珧土人”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認為沒有宗親關係,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珧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單線姑舅表婚,姑母之子與舅父之女可婚,但嚴禁舅父之子與姑母之女通婚。
歷史上,壯族曾普遍實行早婚,根據有關地方誌書記載:?珧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實行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雙軌制。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雙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徵得父母同意後才能結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過唱山歌擇偶。此種方式當地謂之?珧唱流”或?珧趕風流”。
長期以來,在壯族婚姻生活中已成為一種制度,直至1949年前後,廣南一帶壯區仍然十分盛行。在壯族社會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歲起就須學會唱幾首山歌,到十七八歲時,必須能學會即情歌。唱山歌地點有著嚴格規定,無論在僻靜的山村,或於街日鬧市,都必須是大家所公認或任何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時間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季節而定。
各地每年舉行次數不一。?珧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個大街日和二、三月舉行。?珧依人”於每年栽秧前收割後舉行。屆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珧坐家”女子各攜帶米花糖、花糯米飯以及小手巾、小鏡子等物品,在固定場地對唱山歌。倘若某一小夥子愛上某一姑娘,集體對唱階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愛慕之意,雙方即以山歌一問一答自成一對。對唱完畢,可坐下互相宴請,互贈隨身攜帶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後逢街日或節日並可邀約訂期相會。通過唱山歌結交的情友,日後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請媒人作形式上的求。 
媒人說婚通常要進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則以便飯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議定親事,並以?珧合八字”訂婚。訂婚禮銀很重,一般須送與女子全套銀制飾物。父母包辦婚姻,在壯族中亦佔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歲、有的早在七八歲就被雙方父母?珧合八字”定了終身。壯族社會普遍保留著結婚後、生育前?珧不落夫家”的婚姻習俗。女子婚後第三日即回娘家長佐,待懷孕後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時即稱?珧坐家”或?珧落夫家”。其實,此乃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的一種風俗遺留。
已婚女子在?珧不坐家”期間,社會觀念仍認為是姑娘,有權與青年男子對唱山歌和進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與其他男子發生性關係以至懷孕,如被發現,須由?珧寨老”調處,對通姦男子進行處罰,處罰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紅布掛於門上,表示為原夫?珧接紅”;同時賠償原夫部分禮銀,以示歉意。此種情況,多不離婚,甚而原夫父母競為其子解嘲,勸子無須介意。如通姦男子將女子拐去,原夫有權邀親友追究,拐騙者必須向原夫退賠全部劄金。
已婚女子?珧不落夫家”時間一般以是否懷孕生子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長大結婚,這時即便不孕也得?珧落夫家”,反之則行改嫁。壯族有招贅習俗,招贅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說媒,從妻居男子改與女家姓。
壯族青年男女在歌圩上或趕圩過節時,選擇對歌之人,交朋結友,尋求配偶。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二?珧粵歌”中記述:?珧俍人(壯人古稱之一)之俗。幼即習歌,男女倚歌擇配。女及笄,縱之山野,少年從者數十,以次而歌。視女歌意所答,而一個留,彼此相遺。……約為夫婦,及倩媒以蘇木染檳榔定之。”明桑悅亦有詩曰:?珧男女分行戲打球(指拋繡球),清歌互答自成親。”這種?珧唱歌為樂,答歌為媒”的活動,與壯民族的審美心理相關。壯人自古好歌,善歌標誌著最具聰明才智,並以此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尊敬和愛慕。民間傳說,漂亮的姑娘,雖有眾多的追求者,但她們只嫁給在賽歌中唱得最好取得優勝的小夥子。劉錫藩《嶺表紀蠻》第十八章載:?珧善唱歌者,能博得全社會一般民眾的尊譽。善唱歌者,能博得婦女之歡心,可藉此為媒介,而達到最美滿的戀愛;並可以由此等範圍之內,而實驗抉擇各個戀愛者之誰為愜意,進而達到美滿結婚之目的”。
?珧倚歌擇配”反映了壯族的傳統文化心理和婚姻道德觀念。它緣於歌而重於情,在多次歌場交往中,雙方建立深厚的感情,追求自主的婚姻。青年男女的?珧倚歌擇配”、?珧答歌成婚”活動,從唱?珧見面歌”到?珧約歌”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規範,成為歌場社交的禮俗。?珧倚歌擇配”已將男女社交活動?珧歌化”,將生活藝術化,因而具有雋永的魅力,傳統的文化心理又賦予了它頑強的生命力,為民眾喜聞樂見。雖遭歷代封建統治者?珧懸為例禁”,但禁而不止,盛行不衰。這種習俗與當今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風尚相當吻合。
每逢?珧歌圩”日,方圓數十裏的男女青年都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成群,四六結隊,從四面八方雲集歌場。在?珧歌圩”上,一對對男女紛紛登台,引吭高歌,互唱互答,妙語雙關。從白天到晚上,從山頭到草坡,到處都是人群,到處都是歌的海洋。尤其是入夜之後,歌會進入高潮。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對對青年男女分散各處,或你唱我答,用情歌傾吐著彼此的愛慕;或用電筒互射,逗笑取樂,繼續尋找著自己的意中人。正是在這種聲光相合、情感交融的氛圍中,一對對有情人通過抒懷暢情,締結了美好的姻緣。不過,應當指出的是,壯族歌圩上的對歌僅限於不同村寨的男女之間,同一村寨的男女,即使感情再好也是不能對歌的。
在?珧歌圩”中,除了情歌對唱、倚歌求偶以外,還有許多充滿青春氣息和熾熱愛情的求偶活動,其中最為流行的是?珧拋繡球”。
?珧拋繡球”壯語稱為?珧飛沱”,早在唐代就在廣大壯鄉普遍流行,唐代詩人柳宗元曾為此留下了?珧男女分行戲打球”的著名詩句。拋繡球時,小夥與姑娘們分成一群一伍,開始先對一陣山歌,然後彼此拉開適當的距離,姑娘們便將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繡球拋向自己心愛的小夥。小夥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朝自己拋來的繡球的飄帶,又拋回給對面的姑娘。如果小夥子對姑娘有意,就會在繡球上系上贈物,再拋給中意的姑娘。贈物越多,表示小夥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姑娘若是收下小夥子拋回來的繡球上的禮物,雙雙便退出?珧歌圩”,尋找僻靜之處,單獨談情說愛,互訴衷腸。

壯族情歌情意綿綿
在?珧歌圩”中,男女對唱的山歌,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相當廣泛。就形式而言,有求歌、接歌、搶歌、盤歌、鬥歌等;在內容上則有生產歌、生活歌、農事歌、季節歌和情歌等。在這片歌的海洋中,唱得最多、也最具魅力的自然要數情歌了。
情歌一般是從相見和詢問對方開始,一直唱到定情和惜別為止。整套情歌由見面歌、邀請歌、盤問歌、讚美歌、初交歌、深交歌、分別歌等組成。這些情歌,沒有固定的內容,都是即興創作,出口成歌,或男問女答,或女問男答,互相對唱,激烈動人。
最為激烈的情歌
在情歌對唱中,以盤歌最為激烈,也最難應付,被稱為情歌對唱中的?珧急流險灘”。盤歌是在男女雙方經過相識並初步瞭解之後,為進一步試探對方的人品、見識、性格及才智而展開的。盤歌的內容非常廣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遠自三皇五帝,近至當今世界;舉凡農事、季節、花果等,無所不包。它像一場考試,檢驗著男女雙方各方面的才能,只有博古通今、才思敏捷的人才能順利通過此關。所以,為了通過這一?珧險”關,青年人常常要請老歌手作為堅強後盾,隨時答疑解惑。因為過不了這一關,後面再讚美,也不可能深交,也就定不了情。
盤歌雖然激烈、難唱,但最感人的還是深交歌和分別歌。
深交歌是一種定情歌。男女雙方經過試探和求愛,愛情的花朵便從兩顆相印的心中綻放出來,是那麼的鮮豔和富有生命力。如有歌詞唱道:
風吹雲動天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不是情妹哥不理,
情妹連哥哥不離。
變鳥我倆共一枝,
變魚我倆共一溪;
生前我倆共飯碗,
死了我倆共堆泥。
一對情人在歌聲中相戀了,他們有說不完的情話。分別在即,他們又是那麼依依難舍、情意綿綿。有歌詞唱道:
男:難捨妹,
好比蜜蜂難捨花。
蜜蜂難捨花落地,
哥今難捨妹回家。
女:難捨哥,
好比雛雞難捨窩。
分離誰知相逢日,
相送九里不嫌多。
多麼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深邃的詩畫意境!就是在這種充滿鄉土氣息和激情的情歌對唱中,一對對有情人相戀相愛,甚至私訂終身。過去,人們習慣上把這種倚歌擇偶的行為又稱為?珧唱風流”。因為這種方式既不用媒妁,也無需重聘,從而使壯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更加富有詩情畫意。正如歌中唱道:
火燒芭蕉一堆灰,
我倆連情不用媒,
不用豬羊不用酒,
一句山歌帶妹回。



廣西武鳴縣歌舞劇團的演員在表演壯族民俗《壯族歌圩》。壯族歌圩已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