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登嵩山 闖少林
( 2008-02-07 )



僧人、道士、儒者在少林寺院內同台打坐,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

      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
       少林寺,可以看作是中國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說它有魅力,是指中國人對它魂牽夢縈的感情,提起少林武功無不為之迷,作為文化認同的表徵,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絕不次於紫禁城和長城。少林寺,在多少中國人心中已成為揮之不去的一個情結,或是少年時候的一個夢想。
      然而,如果你帶夢去看少林寺,也許會失望。因為夢之所以為夢,是因為它充滿了你所期待的卻又不現實的東西,因此即便少林寺真得極為出色,你也會失望的。
       少林寺的山門很漂亮,但並不高大宏偉,這與我們的印象相去甚遠。我們心中的少林古剎應該是掩映在群山翠柏之中,高大的山門中傳來陣陣鐘聲禪唱;而如今的少林山門已被密密麻麻的店鋪、武館、停車場所包圍,其中不乏高大威風甚於山門者。這兒已變成了一個小集鎮,產入耳中的是陣陣叫賣聲和汽車喇叭的鳴叫。
      如果你站在山門前廣場四面望去,會發現少林寺只不過是一個繁鬧的廣場的一角而已,也許現在的少林山門如它千百年前一樣巍峨壯麗,但現在的它並不比對面的一座仿古建築更引人注意。走近山門看過介紹方知,原來少林寺二十年代毀於兵禍,如今寺內建築多為重建的,所存的一些明清建築也都重新裝飾過,紅牆綠瓦固然漂亮,但畢竟令懷古之人憾甚。山門橫額上“少林寺”倒為康熙皇帝手跡,字風古勁,昭示少林寺不同尋常的地位。
      少林寺號稱禪宗祖庭,南北朝時即建寺,寺齡已有1500多年,規模氣派自恃不小,佔地3萬平方米。由於被禪宗奉為初祖的天竺僧人菩提達摩最早駐錫於此,因此,少林寺在佛教中的地位甚高,“祖庭”之意即在於此。
      而蜚聲天下的少林武功據說也是這為達摩老祖傳下來的,因為寺中關於達摩的殿堂、碑刻極多,這也是少林寺與其他中土大乘佛教寺廟的最大不同。中國北方歷來佛事昌盛,著名寺廟極多,特別是歷來統治者多佞佛,加之善男信女極眾,因此,這些佛寺無不金碧輝煌,在這方面,少林寺也並沒有甚麼不同。其實論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少林寺尚不如北京戒台寺、河北正定隆興寺等著名寺廟,少林寺得彰顯其名的,惟“少林”二字而已。
      在建築格局上,少林寺遵從典型的中土大乘佛教寺廟建築格局,寺中除了三世佛祖、四大天王等與其他寺廟無異的佛像之外,頗具少林特色又給人印象極深的有下面幾樣建築。
      一個令人駐足的是一塊3米多高的石碑,它位於天王殿之前的碑林中,號為少林碑林之首。此碑為唐太宗李世民為感謝少林十三武僧搭救之恩而立。“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這塊石碑見證了少林寺與皇家的獨特關係。此碑碑文為當時書法名家所書,惟右上角“李世民”三字為唐太宗親筆所寫,筆跡橫弋不羈,不遵法度,雄霸之氣撲面而來,在一片中規中矩的碑文中極為醒目,遙想其睥睨天下的風姿氣度,不禁令人心儀。
      在少林方丈室後面有一座小巧的殿堂,即達摩亭,其中供有達摩銅像一尊。此亭亦稱“立雪亭”,這裏面有一個著名的佛教典故。傳說達摩曾在此亭中修行,其徒弟惠可為求其真傳,立亭外數日不去。時逢天降大雪,達摩謂其曰:欲得真傳,除非天雨紅血。惠可即引刀自斷一臂,血瀝雪上,一片鮮紅。達摩感其誠,即授其衣缽。惠可即為後世禪宗尊奉的二祖。自今少林寺僧人行禮時不用雙手合十,而只用單臂,據說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斷臂求法”的祖師爺。此為每個游少林的人所必聞的掌故,可是想到以濟世度人為懷的佛家中竟有這麼多血腥殺氣,不禁使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