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北雄風光”大峽谷
( 2008-02-28 )



太行大峽谷“王相岩”位於石板岩鄉南兩公里處,後人為紀念殷商時期奴隸出身宰相傅說,把其住過的寶泉岩地界稱為“王相岩”。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里,東西寬2.5里,海拔800到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台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台、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築,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
      舊誌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穀飄香,山果纍纍,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冰冰背酷暑水結冰
      冰冰背位於太行大峽谷西北部的韓家窪村內,進出交通條件方便,距林州市區36公里,距紅旗渠青年洞景區43公里,景區現狀保存完整,1990年對外開放。
      冰冰背是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的奇異自然景觀,地處海拔1020米的太行半山腰,地質結構為奧陶紀岩崩塌山體,崩塌區面積2.5平方公里,冰窟區面積2平方公里。
      這些區域內植被良好,樹木叢生,森林覆蓋是一個奇異的自然地段,在這裏三伏酷暑水結冰,當冰窟區20米以外氣溫32℃時,冰洞、冰窟內氣溫僅-2℃,冰窟區地表面氣溫為15℃;在冬季,冰冰背周圍積雪滿山遍野,而冰窟區、冰窟洞卻熱氣沸騰。對這種奇異的自然現象,許多專家多次前來考察,其迷未解。
      仙台山景區,山勢恢宏、奇峰崢嶸;飛瀑流泉、鳥語花香。既有蘑菇峰、臥鷹岩、珍珠瀑、仙桃峰、望日峰等數十個奇特自然景觀;又有將軍亭、合水寺遺址、升仙台、小普陀、蓮花池、仙女鏡等眾多人文景觀;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體現殷商文明的甲骨問石刻。
      登上仙桃峰,您可以一覽太行大峽谷的全景,是您領略太行大峽谷北雄壯麗風光的絕佳去處。在景區美景中,您能體會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
太極山“盤古遺跡”
      久居都市的人,整日奔波於鋼筋水泥的叢林,忙碌於瑣碎繁雜的人事,寧靜純樸的自然是心中一個遙遠的夢。踏上太行大峽谷的旅程,步入山青水秀的桃花谷深處,你會發現桃花谷景區是你的夢中之夢。
      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谷內奇峰突兀、峭撥雄壯,一條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貫穿峽谷。溪水兩岸草草藤垂掛,雜木叢林莽莽無際,隨山風湧動的綠潮似海水漫捲。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瀑相連,更兼峽谷山峰,山泉出露,崖崖飛瀑,縱橫山溝,溝溝見泉,構成了桃花谷山靈水秀的峽谷水韻。桃花谷景觀奇特,霧散雲山變,花開鳥飛鳴,高山懸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鏡,石山石林千姿百態,林木茂盛青翠蔥鬱,溶洞幽暗猶如迷宮,登山石徑錯縱交織,三九桃花開雪裏,盛夏冰窟透寒風。過桃花谷口(又稱益福口),沿著曲折而上的景區公路,可看到形態各異的山峰造形。
      關於這些石峰,有一個傳說。遠古時期,桃花谷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桃花泉自流成潭。一天,一對熊貓情侶在池內戲水遊玩,被潭邊的一個癩蛤蟆精看見了。他慾性大發,跳入池內,施展自己的水性,對雌熊貓百般挑弄,雄熊貓阻止不得,母熊貓連聲斥罵。正在這裏遊玩的齊天大聖悟空聽到了叫喊聲,非常氣憤,掄起金箍棒朝著癩蛤蟆就打,癩蛤蟆失聲大叫,一時離不開岩嶄,化成了一個巨形的石頭。
      太極山是桃花谷景區的一個分景區。“混沌初開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太極冰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的遺跡。億萬年前,在混沌的卵石中孕育成人的盤古,蹬碎了束縛自己的卵石,經過混沌初開,摧肝裂膽的毀滅與新生,開天劈地創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六畜草木,花鳥蟲魚。
      太極冰山,山嶺起舞,溝壑縱橫,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古樹名木,遍布山野,山中冰窟,多如星辰,山中洞窟,猶如迷宮,林深幽靜,群鳥棲息,野兔山獾,出沒山林,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原始森林圖景。
      片麻岩、石英岩、石灰岩組成的太古、遠古,古生代山體層面,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到太極冰山的原始森林裏暢游,呼吸清新濕潤的山風,欣賞不可多得的人間奇景,探索神奇的地質奧秘,已成為越來越多遊人的共識。
      從桃花洞乘車出發,沿著當年北齊神武帝高歡,撥營逃出困境的行香路,從岔道南行3公里,可探險太極冰山。
千古之謎豬叫石
  “千古之謎豬叫石,去災消難保平安”,豬叫石也稱“報警石”、“靈通石”、“神石”、“奇石”等,因其發音如豬叫,故稱“豬叫石“”。位於太行大峽谷的高家台輝伏岩自然村旁,進出交通方便,縣鄉二級水泥公路直通景區,東距林州市區32公里,距  安陽市82公里,北距紅旗渠青年洞景區40公里。 豬叫石周圍群山環抱,山峰突兀,層巒疊嶂,山松柏茂盛,鬱鬱蔥蔥,四季如春,白雲繚繞,山風習習,百鳥爭鳴,光照霞映,如詩如畫。
      豬叫石的上方是懸崖峭壁,危崖倒懸如斧劈刀削。細小的山縫中橫生著松柏和荊棘,遒勁的樹幹,茂密的枝葉,展示了頑強不息的生命力。豬叫石的東、南、北方,緊臨村莊,周圍樹木參天,濃蔭蔽日,清幽寂靜,涼爽宜人。
      豬叫石整體呈紫紅色,體形方正,頭西尾東斜插於山崖下的沃土裏,高3米,寬3米,厚2米,地上裸露4立方米,層理和節理比較明顯,石縫參差不齊,凹凸部分較多。傳說豬叫石每逢天下有事,必叫無疑,大事大叫,小事小叫。叫時手摸有微顫之感,近前響動,叫聲嘎然而止,待靜後叫聲複起,其叫聲有動感,像豬在石頭裏邊跑邊叫,聲音忽高忽低,一次能叫百余聲,但錄音則難。
      豬叫石還能消災避難,遊人只要在豬叫石前將自己憂慮之事默默告之,豬叫石便能保佑平安。許多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遊人都專程來此祈福求安,被世人稱之為“太行第一奇觀”、“千古之謎豬叫石”。據當地老人說,中國發生的幾次大事,豬叫石都有預兆。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前,豬叫石叫了一個月。1949年中共建政,豬叫石又發出了叫聲。1966年,豬叫石又叫了,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中國陷入文攻武衛的混亂中。1976年,豬叫石再次發出叫聲,這一年,24萬人死於唐山大地震。而據說北京申奧成功,豬叫石都發出了叫聲。
      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卻在山民的敘述中充滿了靈性。“豬叫石”吸引了許許多多中外學者、專家、遊人前來考察獵奇,但這個“千古之謎”至今未解。出石板岩鎮南行,露水河迤儷而來。經歷800余年滄桑的平頂松,樹幹挺拔,蒼枝虯曲,拱手相迎,王相岩景區赫然眼前。
      王相岩景區,東臨溪水,西依懸崖,左右兩側峭壁環繞,形成了一個閉合性極強的圍谷,與岩嶄屏開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國古代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歷代名人雅土來此修身隱居。
      商代國國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東漢名士夏馥因“黨錮之禍”,曾在這裏隱居避難;明代河北道人趙得秀曾在這裏修身養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許三禮曾在這裏修築別墅安度晚年。因此,王相岩也多次更名。

花棍與國術

      打“花棍”是太行山區一種民間表演藝術,桃花洞、石板岩、郭家莊等村水準較高,花棍棍長以齊眉為准,選自天然圓木,刮皮後簡單描繪,兩端有孔,孔內有環,環上有小鈴或銅錢數枚,按照固定程式,敲擊四肢、雙肩、背、腰等部位,可發出有節奏的響聲,每組動作多為八節、十二節。基本隊有單路圓場行進、二路並進、交叉穿插,有時還可排成簡單的漢字,主要用於歡慶勝利、迎送弟子兵和節日娛樂,旅遊開發後,每年都進行比賽。
      國術也是太行山區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俗稱“耍社火”,主要有:流星錘(打場用),對拳,三節棍、舞槍、舞劍、舞棍、舞鋼叉、舞刀、耍拐子。有單人表演,也有對打或集體表演,郭家莊村老藝人李文漢,198斤重的大鐵刀揮耍自如(俗稱耍偃刀),堪稱民間一絕。



太行山大峽谷絕壁矗立,經常舉辦國際攀岩精英賽。

92歲的魏新春,正在為觀眾表演打花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