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孤山古建築群 布局如壽
( 2008-12-18 )



大孤山古建築群彙集了佛教、儒教、道教的寺廟,俯看整座古建築群,正好形成了漢字長壽的“壽”字。網上圖片

    大孤山位於遼寧省東部東港市,面臨黃海,屬於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區域。大孤山山勢峭拔險峻,古樹參天,溪流泉湧。遠近馳名的大孤山古建築群就座落在陽面山坡的山腹之中。

  大孤山古建築群彙集了佛教、儒教、道教的寺廟。它的排列設置主要分東西兩路,西側的天後宮是道教的廟宇,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東側從山坡向上依次是佛教地藏寺和儒教的文昌宮,以及財神殿和關帝廟。俯看整座古建築群,這些寺廟的布局正好形成了漢字長壽的“壽”字。
    大孤山古建築群的始建於唐朝,那時候叫做望海寺,到了明朝的時候,廟宇就已經荒廢,只存有地基了。
    孤山廟群的興建是和當時的歷史時代、經濟背景不可分割的。明清時期,孤山鎮的海上碼頭是南來北往、貨運繁忙的海上驛站。人們靠海上的生意賺了錢,也就自然要對自己信仰的神捐資出力、修建佛堂廟宇。
    天后宮,又叫海神娘娘廟。海神娘娘名叫林默娘,是福建省莆田縣的一位民間女子,她聰明、勇敢,能預知氣象變化,經常在驚濤駭浪中救助遇難的船隻,在南方人們都稱她為“媽祖”。南來北往的商賈不僅繁榮了當時孤山鎮的經濟,而且也把航海的守護神“媽祖”請到了孤山鎮。人們現在看到的天后宮是清朝乾隆28年,也就是公元1763年。是當時最為隆重的寺廟。它主要是由山門、鐘鼓樓、客廳、配殿和聖母殿組成。其中,主殿聖母殿的棚頂是極具美學和建築學特色的捲篷式建築。
    在探伸出來的捲篷中,曾經懸掛80多塊匾額,現今僅剩下4塊了,邊上的這一塊“永慶安瀾”匾額,是出自清朝同治時期的軍機大臣左宗棠的手筆。而捲篷中間的這塊 “畢恭敬止”大匾,遠看龍飛鳳舞,近看剛勁有力,這是天后宮遭遇大火重新修建的時候,當年鎮裏的大商號“茂升恒”為海神娘娘敬獻的。
    有了商人的慷慨解囊,孤山廟群自然也就香火鼎盛。當時盛行的佛家、儒家、道家三種宗教在這裏都得到了同等的尊重。天後宮的西側就是佛教的地藏寺。
  在整個孤山廟群“壽”字型布局中,地藏寺相當於“寸”字。在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是掌管陰間的神,也叫做幽冥教主。
    地藏寺建造於元朝至正五年,也就是公元1345年。在地藏寺屋脊上的雕像有六隻怪獸的雕像,人們習慣上稱之為 “屋脊六獸”。屋脊正中是充滿異域色彩的太平象的雕像,是隨印度佛教傳過來的吉祥物,而站立在太平象兩側的這兩個人卻是融入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人物。
    地藏寺裏的壁畫是大孤山古建築群給現代人留下的珍貴藝術遺產,這栩栩如生的兩幅壁畫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東邊的這幅畫的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拜見佛教六祖之一的鳥巢大師,西邊這幅畫的是富商何大叟拜見六祖之一的弘恩大師。壁畫的寓意也很明顯,無論詩人也好,商人也好,只有受了佛祖的點化,才會有所成就,名垂千古。
    地藏寺地勢最高的建築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也叫做釋迦牟尼殿,供奉的是如來佛祖。佛教中向來都有“我佛慈悲”的說法,而地藏寺中的這塊牌匾寫得卻是“我佛慈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海上航行時對命運的擔憂,以及靠海謀生的不容易。離開地藏寺就可以看到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廟堂——文昌宮。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締造者。他的思想和學說產生在2500年前。在文昌宮院內有一株蒼老的柏樹,叫做相思園柏,是600多年前一個雲遊到這裏的道人栽下的,這棵蔥綠蒼翠,枝葉繁茂的古柏,是大孤山上的迎客松。
    文昌宮以及文昌宮後面的財神殿、關帝廟構成了整個孤山廟群“壽”字型布局的三橫。
    財神殿供奉的是商朝的宰相比干,而關帝廟供奉的則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武候關羽。人們習慣把這一文一武兩位神仙稱為文武財神。關帝廟前的這座門樓,是一座有三重屋簷的磚雕建築。它的屋頂建築屬於明清時候最高級別的建築式樣,叫做“廡殿頂”。
    關帝廟前的這座門樓不僅建築藝術表現非凡,它最為珍貴的是從上到下都展現了最豐富多彩的古代磚雕藝術。在邊長1.5米的大型青磚上,正面雕刻象征權力的左青龍、右白虎,背面則是松樹、仙鶴、梅花鹿,象征福祿雙全,松鶴延年。就在這個門樓上,一共保存磚雕畫36幅、磚雕品104件,雕刻面積160多平方米。這些磚雕造型生動,雕工精美,用料考究,堪稱一座小型的磚雕藝術展覽館。
    整個大孤山古建築群採用的青磚都是當時最有名的山東的澄漿泥磚,就連砌磚的技術也都是最為繁瑣複雜的磨磚對縫的技術。
    在孤山廟群裏有很多功德碑,上面刻當時捐資修廟人員的名字,而像這樣有九孔龍頭的石碑是代表官府立下。可以看出,當時孤山廟群的修建是受到了官府大力支持的。
    從孤山廟群的“壽”字型布局走出來,再次感受這些古的神韻,隨山就勢的殿、閣、樓、亭,一組組階梯式院落。山、林、飛泉、溪流相映襯,整個布局疏密有致,交錯緊湊,這種園林式的建築布局結構,在東北地區古建築中是唯一的,在中國國內也是罕見。
    山腳下這座孤零零的戲樓見證了當時市鎮的繁華。這座戲樓是清朝道光六年,也就是公元1826年修建的。也屬於大孤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不難想象,當年戲台上下的鑼鼓喧天、熱鬧喧嘩。如今,如同穿梭在戲台上的帝王將相們一樣,隨時光流逝,古戲台已然繁華落盡,一切歸於平靜,只有寺廟裏的晨鐘暮鼓在耳邊迴響。

陡峭挺拔 兼得海山之勝
    大孤山左引大洋河,右帶雙叉河,南襟黃海,遙相獐島、鹿島、小島,景色秀麗,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為遼東名山。
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於黃海之濱,兼得海山之勝,為遼東著名風景區。其山脊狀如鋸齒,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樹遮天成蔭,野草閑花覆坡為錦,景色清幽,引人入勝。
    大孤山遊覽區分為三部分:古建築群遊覽區、小島遊覽區和大鹿島遊覽區。徐古建築群外,小島景區又稱小島子,距孤山鎮約15公里,是孤山的延伸部分。由大小14個島嶼和半島組成。
    其中六個較大的島嶼已由10條海堤聯成一體,並有公路相通。小島南側的前陽海灘是一處天然的海水浴場。小島周圍海域物產豐富,尤以對蝦養殖著名。
    大鹿島位於孤山鎮東南19公里的黃海中,長4公里,寬1.5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大鹿島附近是當年“中日甲午海戰”遺址。大鹿島與孤山鎮和小島間有水路相通,到大孤山遊覽可跨海頓島一遊。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為大孤山廟會。屆時可觀覽當地民風民俗。
    登山遠望,黃海碧波浩淼,天空海闊,環顧奇峰,錘靈毓秀,“紫液聖泉”,“半覆神殿”,“祖孫銀杏”,“無字古碑”,“梨園孤樓”,“第一神宮”,“無雙磚雕”,“三教共和”八大奇觀,異彩紛呈,堪稱“八絕”。千余年來,盛名遠播海內外,實為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