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穿越2500年 追尋佛陀的土地
( 2008-12-25 )



菩提迦耶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也是朝聖之旅最重要的地方。美聯社

      搭上佛教聖地觀光列車,呼嘯間穿越2500年,遊歷釋迦牟尼用雙腳走過的土地,見證佛陀不凡又真實的生命旅程……

      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走訪聖地的渴望;每一個愛探險的旅人,都會有窺探古國的嚮往。慶幸的是,過去要拜訪佛教聖地,都得長途跋涉拉車,去年起「佛教聖地觀光列車”(Mahaparinirvan Express)啟程,追尋佛陀腳步就更方便了。

菩提迦耶 樹下靜坐冥想

      印度是佛教發源地,但經過回教徒統治與印度教興盛,大部分的佛教聖地只能看到遺址,而其中還具有旺盛宗教生命力的,就屬菩提迦耶(Bodhgaya)了。
      菩提迦耶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地方,也是朝聖之旅最重要的地方,那一棵菩提樹下,就是領悟偉大思想的所在,各國佛教徒與僧侶或打坐或祈禱,來到這裏記得試試坐在樹下,即使悟不出什麼大道理,多少能庇蔭到一陣清涼。
      一位來自台灣的出家人說:“坐在樹下,立刻有輕鬆感。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來菩提迦耶都會自然產生宗教情操,尤其是秋冬季有各地佛教徒前來朝聖或修行,宗教氛圍很濃厚。”
      樹旁高聳醒目的摩訶菩提大塔,內有一尊貼滿金箔的佛像,或許因為離菩提樹最近,在這裏禮佛特別感動。
      佛陀悟道之後,在菩提樹附近停留了七周,於七個地點各花一星期時間冥想與經行,找到這七個地點,等於聽了七個佛經故事,能更深入瞭解佛教文化。
      不遠處有一條尼連禪河,佛陀曾在此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才決心告別苦行,到菩提樹下參悟。對於這影響重大的乳糜滋味,印度人Arora說是很好吃的,“是印度傳統食物,直到現在,一般家庭也常煮來吃。”
      這個地區像個小型聯合國,有各國佛教團體在此蓋廟,包括台灣、泰國、日本、尼泊爾等,徒步就可周遊各國風格的佛寺,也算是世界奇觀。

藍毗尼 佛祖誕生地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Lumbini),位於尼泊爾與印度邊境的小村落,這塊土地見證過不平凡的時刻。
      誕生之路抵達不易,算是朝聖之旅最辛苦的一段路程,拉車到尼泊爾加上辦簽證時間,約花了七個半小時才到達藍毗尼,更顯得來此的珍貴。
      近年來整建的摩耶夫人廟,裏面完整保存遺址原貌,地面上石板就是佛祖誕生的地點,高處供奉的石雕都快被信徒摸平了,只能隱約可以看出雕的是摩耶夫人從右月劦生佛陀的故事。 廟外水池是摩耶夫人沐浴與佛陀淨身的地方,傳說若有佛緣,在水池裏可以看見自己前世,我低頭看了幾眼,還是只看到自己的倒影,最後出現一隻孑孓游過去,我想了想,這輩子備受蚊子青睞,可能是有原因的。

鹿野苑 綜覽佛教藝術

      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後,為了傳法,首先走到300公里外的鹿野苑(Sarnath)找昔日同修苦行的五個伙伴,這就是佛教常提到的“初轉法輪”發生地,過去常有鹿群出沒,如今不見鹿影,前來朝聖的佛教徒倒是挺多的。
      遺跡公園內最重要的是達美克塔,遠遠看,是一座造型樸實的磚造大塔,近看才發現上面有精美浮雕,最初是阿育王所建,後代不斷擴大,年代久遠又經歷過炮火與人為的摧殘,仍能屹立不搖,可見當時建造得相當堅固。
      走在公園參觀散落的法王塔、僧院廢墟遺跡,還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讚美過的阿育王石柱,想欣賞石柱著名的四獅柱頭,則要到附近的鹿野苑博物館。
      博物館裏只能純欣賞,不能拍照,看這四獅柱頭覺得很有親切感,因為它就出現在印度紙鈔上,眼熟得很呢。 
      館內收藏的古蹟雕像很有看頭,有莊嚴到讓人不捨離去的佛像,每個雕像都有一段故事,不過內行看門道,外行就看熱鬧吧,有一座雕像人物的長捲髮造型猶如現代偶像歌手,騎面孔好像頑皮豹的可愛獅子,讓人一時忘了身在佛教聖地。

拘尸那羅 瞻仰臥佛

      2500年前,拘尸那羅(Kushinagar,又稱古西納伽)是讓人感傷的地方,因為這裏是佛陀涅盤入滅之處。 白色的臥佛寺,躺一尊安詳躺臥的佛像,導遊提醒大家留意佛像的表情變化,「從頭頂方向看,佛陀是微笑的;從中間看,面容是安詳的;再站到腳那邊來看,表情是莊嚴的。”
      這尊神奇的石雕臥佛曾被埋入地下,以免遭受回教徒破壞,十九世紀才被考古學家挖出來,後來信徒貼上金箔,猶如一尊黃金佛像。
      “臥佛最重要的是腳,腳心有法輪,象征佛陀生平用雙腳走遍北印度傳揚佛法,有些信徒會摸摸腳跟,他們認為佛陀走得很辛苦,希望幫忙減輕腳的疲累。”
                                                       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