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畢福劍換髮型 學習小沈陽
( 2009-02-26 )



畢福劍模倣小沈陽造型。

      中央電視台的元宵晚會,名嘴畢福劍頂小瀋陽的髮型出場,讓觀眾嚇了一大跳。作為一個調劑口味的噱頭,它的目的或許已經實現了,它給觀眾帶來了驚奇和快樂。
      點評:春晚捧紅了一個小瀋陽。於是,各家電視媒體蜂擁而上,唯小瀋陽馬首是瞻。近來,多家電視台的晚會或綜藝節目中都能看到那個扭扭捏捏的身影,說明小瀋陽真已成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收視“猛藥”。君不見,老畢也要取“髮”於小瀋陽,以此吸引觀眾的眼球嗎?卻也有人擔心,小瀋陽很快就會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的。這樣的擔心或許並非多事或多慮。
這當然不是小題大做。這種複製、模倣的生產方式,不僅重複製造出大量的、似曾相識的產品,也培養了一種投機取巧、避重就輕、唯利是圖的惡劣心態。那裏辦了個“歡樂總動員”,這裏就開一家“快樂大本營”;剛冒出個“中里巴人”(《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很快就有各種“巴人”和“明月”相繼登場,安營紮寨。
      電視劇發展類型劇是件好事,但模仿、複製之風很快會使某一類型劇變得面目可憎。相互模倣和抄襲已經成了類型劇生產中久治不愈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