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蹲下來 和孩子一起看 世界
( 2008-12-04 )



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與高度看問題,更有助理解孩子。

      曾經有個媽媽帶孩子去逛商場,她覺得孩子一定會喜歡這個熱鬧非凡的場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場裏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害怕,吵要出去。
      媽媽不明白,一向喜歡玩的孩子怎麼會排斥又漂亮又熱鬧的商場?但是當她蹲下來詢問孩子原因的時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櫃子,一點也不能讓人賞心悅目,反倒讓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見這些問題的。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家長應該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聽覺、視覺與理解特性。許多爸媽會從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動,間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麼做、怎麼玩、玩什麼。其實小孩就是小孩,他身體和思想的高度都還有待成長,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場,就很難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成人有自己固定的思維,也有自己已經成形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也習慣了用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衡量這件事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
      如果這樣,那家長永遠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麼,因為你們的出發點、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孩子的各種觀念和各種社會經驗都還在慢慢累積的階段,他還沒有經歷過你所經歷的那些風風雨雨,所以同一件事情,他看見的和你看見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蹲下來,你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見什麼,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和交流。
蹲下來的4個理由
大人們總會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才能明白,孩子究竟要什麼,大人給的,是否就是孩子想要的。
1、更好瞭解孩子的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哪些做法對孩子是好的,而哪些做法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只有蹲下來,才不會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態度,自作主張地決定孩子該幹什麼,才能發現,現在怎麼做,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
2、切身體會孩子的感受
大人總會把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覺得我在某個場合有什麼樣的想法,孩子一定也是這麼想的。實際上,孩子由於和你的經歷並不相同,感受也會完全不一樣。可能讓你開心的事情,他並不開心,你喜歡的場合和物品,也未必能博得他的歡心。試想想,在孩子的角度,他會怎麼想?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才不至於用你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3、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如果你連孩子想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能很好地和孩子溝通呢?只有願意蹲下來的父母,才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和孩子對視,用“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長才是真正地為孩子考慮,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親子感情也會更進一步。
4、促進孩子的發展
只有瞭解孩子,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和孩子處在同一角度,想想如果自己是個小孩子,會怎麼對待這件事情,這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建議,讓孩子的發展更為順利。如果總是站得高高在上,根本就不可能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能給出合適的指導,或按自己的標準和想法來要求孩子,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摘自《嬰兒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