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家有小孩對著幹
( 2008-01-17 )



我的同事最近總跟我嘮叨一件鬱悶的事情:“我家那對活寶見鬼了,最近總是跟我對幹。知道嗎?他居然不讓我收拾他的玩具,大聲說,‘媽媽,我不要你管,你討厭!我就是不用你管!’”
親密無間的愛在寶寶小的時侯能給他們穩定的安全感與歸屬感,那個時候,孩子喜歡粘在父母身邊,要求父母無時不刻地關注自己。
  到了4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確立,並產生了豐富、獨特的情感體驗,隨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社會經驗不斷積累,他對外面的世界萌生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迫切地期望從爸爸媽媽的懷裏走出來!不聽你的話,和你對幹,是寶寶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長大了的一個信號。

距離產生美
媽媽像往常一樣,提一大包的零食,在幼稚園的門口大聲大叫:“寶貝!”。然後追漫不經心走出來的孩子,跟在他的小屁股後面,問這,問那:“寶貝,餓不餓?”“寶貝,喝水嗎?”“寶貝,別曬!”
  可這個小傢伙兩手插褲兜快步地走,媽媽追得越緊,他走得越快,好像恨不得要跑起來。
距離產生美,這個規則在你和寶寶的關係處理上同樣適用。是的,不論多大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愛,然而,關愛也會帶來煩惱,尤其是太緊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孩子迫不及待地期望成長為“大人”,如果此時我們還不肯放開手,他們就會感到被壓迫、被控制,感到窒息和無能為力。有些孩子會屈從,但有的孩子會反抗;適當的做法是,給他們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走自己的路,你只需要遠遠地照看一下,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把手。
 
講出不買的理由
“媽媽我要買變形金剛!幼稚園裏的小朋友都有了!”當你拒絕他的要求的時候,寶貝就坐在地上不走。就是你硬把他拉起來,這個小傢伙也會一路摔摔打打,到了吃飯的時候,他會找茬,故意說飯不好吃,或者把碗碰到地上……你這個做媽媽的再清楚不過,如果你不給他買變形金剛,他還要繼續鬧!
從4歲左右開始,孩子會把體驗到的失敗、恐懼、羞辱轉移給父母。要知道他們並不希望傷害我們,而是像我們一樣,在遭到拒絕後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父母不給予拒絕的理由,孩子會感到挫敗和不安全感。這些小寶貝還不能像成人那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是心態。首先,媽媽要溫和地告訴他們被拒絕的理由,並用商量的口吻:“小偉,媽媽不能給你買變形金剛,因為爸爸病了,我們需要用錢給爸爸買些營養品,寶貝,你愛不愛爸爸?等爸爸病好了,我們的錢多了,再買好嗎?”

答應請求
莉莉等爸爸媽媽走後,心裏有一種放鬆的感覺。這個小小姑娘打開媽媽的衣櫥,拿出媽媽的衣服穿在身上。還有呢。媽媽的化妝品真是誘人,她開始給自己塗口紅、塗紅指甲,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的獨立時光真是讓這個小寶寶愜意不少呢。等媽媽回來的時候問誰動了她的東西,莉莉竟然沒有吱聲。
獨立,意味孩子要自己管理自己,他想要嘗試像成人那樣生活。其結果必然會引發孩子內心的衝突:一方面要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行為方式,另一方面可能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不妥當的舉動而責怪自己。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撒謊、隱瞞、偷摸行為集中出現在4—6歲這段時期。
對於父母來講,如果寶貝想做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干脆就答應他們的要求,讓他們去嘗試好了。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些善意的提醒,有的時候,我們還能驚喜地發現孩子潛在的能力。